失音与失语辨治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生气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干燥而梗塞,继则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诊断: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3月28日诊:上药服后大便通畅,喉中异物感和口干症状基本消失,发音较前清晰,但声音稍有嘶哑,治疗同原方去大黄,再进3剂,巩固疗效。
按:失音乃蕴热于里,腑气不通,肝郁化热,外热与内热亙结,热郁更甚。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热邪上逆,凝结肺系于喉,声欲出而不达则失音,虽失音但能转运舌本,治疗用沙参、麦冬、天冬、贝母、金银花、生地,清肺经热邪而润燥;白芍、丹皮、生地、栀子,平肝清热解郁;大黄通腑泻热,腑气通,郁解热清,声音嘶哑消失。
痰浊瘀血失语症验案
马某,女,60岁,1982年9月15日就诊。代诉不会说话数小时,于本日黎明睡醒后欲言不得,虽勉强说话,只能发单词,声音低微而不清楚,其他无殊。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
诊断:失语(痰浊瘀血,阻滞脑络)。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开窍。
处方: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丹参15g,田三七6g,半夏10g,胆南星10g,郁金12g,僵蚕12g,菖蒲12g,天竺黄12g,远志10g。2剂。水煎服。1日2煎,分3次服,加服复方丹七片,每次5片,每日3次。
9月16日复诊:声音较前日有力清晰。原方继服3剂。
9月20日复诊:中药停用,继服丹七片以善其后,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一切良好。
按:失语者多因劳伤过度,阳气虚衰,精气内夺,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语言不利或伤失。舌强不能转运舌本,不能语言,或不会说完整的语言,虽能发音,但发音含糊,语言呈謇涩状。《指直方·血论篇》曰:“血尤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则无壅遏之患。人之血脉,一或凝滞于经络,肠胃之间,百病由此而根矣。”故失语症是由气血痰浊壅遏,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当归、川芎、赤芍、田三七等,以活血化瘀;佐以僵蚕、半夏、郁金、菖蒲、胆南星等化痰开窍。使血活、瘀化、痰祛、络通,则语言自如。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失音 失语 腑气不通 肝郁化热 阳气虚衰 精气内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獐牙菜泡茶饮 治疗慢性胆囊炎 下一篇:荷叶藿香祛除体内湿气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