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双解汤治乙肝转氨酶高
国医大师薛伯寿自拟乙肝双解汤,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之胁痛证。适于乙肝转氨酶高,HBSAg(+),甚则大三阳,症见胸胁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欠畅、胃脘不适、纳呆恶心、心烦、口苦、咽干、头晕而胀或有往来寒热等症者。本方取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
方药组成:柴胡8~12克,黄芩6~9克,法半夏6~9克,党参6~10克,郁金6~10克,茵陈6~10克,栀子6~10克,蝉衣3~6克,僵蚕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1服水煎2次,取汁200~4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疏利透邪,解毒利湿,升清降浊。
方解:柯韵伯喻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益气扶正的名方。方中既有柴胡、黄芩之凉,又有半夏、生姜之温,既有参、枣、草调脾,又有半夏、生姜之降逆和胃。此经验方取少阳肝胆病正剂小柴胡汤,去大枣滞邪,除生姜辛热;茵陈蒿汤配伍特点为清泄湿热,合升降散升清降浊;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本方对乙肝湿热毒火盛者,复方而施,联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连翘长于清解湿中之热,故多取用;湿热甚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用药量据年龄长幼、体质强弱、病邪轻重而异。体虚之人,突出小柴胡汤;湿热毒重者当以升降散、茵陈蒿为要;大便秘或胶黏不爽,宜加用大黄。
注意事项: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之人,栀子、大黄当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验案举要
曹某,女,6岁半。胁痛、乏力半年余。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胀痛,纳少、乏力,往北大医院化验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80单位/升,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超提示肝脾肿大。西医诊为乙肝大三阳。因乏力明显而休学,多处寻医施治,症状有增,化验检查无好转。
现症:右胁胀痛,纳少、恶心,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而胀,脘腹胀满,烦急不安,眠差多梦,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胁痛(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
治则:疏利透邪解毒、升清降浊利湿。
方药:自拟乙肝双解汤加减:柴胡8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郁金6克,茵陈6克,栀子6克,蝉衣4克,僵蚕6克,土茯苓8克,蒲公英8克,生甘草6克,焦大黄2克。7服。药后症状日渐减轻,食欲增加,精神渐好,守方出入,施治二月,转氨酶降至正常,HBSAg(-)、HBeAg(-),后恢复上学,偶有外感,尚来诊。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乙肝双解汤 国医大师 薛伯寿 湿热毒火内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升降散加味 治疗梅尼埃综合征 下一篇:益肾化浊汤临床治验1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