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食两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首载于《金匮要略》。本方药食两用,为千古第一药膳,药物组成简单,临床应用广泛。
古代医家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加减应用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曰:“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曰:“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原为治疗血虚寒疝、胁痛里急、产后腹痛而设。后世医家则将其加减应用于治疗多种虚寒性疾病,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羊肉汤”,既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干地黄、桂心、芍药、川芎、甘草,用于治疗产后虚羸喘乏,白汗出,腹中绞痛等症;《鸡峰普济方》则在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加入了理气之川芎,治虚人及产妇腹中痛,头目眩晕,两胁、当脐急痛,气上冲,前后相引痛;《陈素庵妇科补解》则在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去生姜加入补益脾胃的山药、白术、砂仁、杜仲、糯米,用于治妊娠阴吹;《奇效良方》在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加入芍药、川芎、黄芩、甘草、防风,用于治风冷,气血虚乏。
方义解析
当归甘温,入心、脾、肝经,补血养血,为血中圣药,且其气轻而辛,可辛散活血,调经止痛,为治妇女妊娠诸疾之良药,尤宜于血虚、血瘀有寒者。配羊肉,可增强羊肉温中补虚之功、又补而不滞。生姜辛温,入脾胃经,辛温可鼓动生发气血;温中焦,理胃气,善治腹痛呕恶。羊肉甘温补虚,入脾肾经,温养气血,补益脾肾,生肌健力,疗疝止疼,正如《金匾要略心典》所云:“羊肉者,补虚益血也。”也有唐代医家孟诜言:“凡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三药合用共奏增益气血,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之功。
食用禁忌
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提出了食用生姜的禁忌:“多食、久食,耗液伤营。病非风寒外感、寒湿内蓄,而内热阴虚、目疾、喉患、血证、疮疡,呕泻有火,暑热时疟,热哮火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他认为生姜味辛性温,耗伤营阴,故不宜多食久食。该书中还介绍了羊肉的食用原则:“与海参、芦菔、笋、栗同煨,皆益人。加胡桃煮则不膻。新产后,仅宜饮汁,勿遽食肉。产后虚羸,腹痛觉冷,自汗,带下,或乳少,或恶露久不已,均用羊肉切治如常,煮糜食之。”他认为食用羊肉的禁忌是“多食动气生热。不可同南瓜食,令人壅气发病。时感前后、疟、痢、疳、疸、胀满、癫狂、哮嗽、霍乱诸病,及痧、痘、疮、疥初愈,均忌。”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未病食药膳可强身健体,谓之“食养”;既病用之,可以祛疾疗伤,谓之“食疗”;病后调养食之,可帮助康复。但当归生姜羊肉汤并不能随意食用,如果患者热象明显应禁止食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金匾要略心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队列研究 下一篇:辨病机论治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