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辨治易感儿童案
罗某,男,3岁半,2016年3月6日初诊。家长述患儿反复外感,三五天就要就诊一次,常见背部汗出受凉后,轻则鼻流清涕,重则当晚发热40°C,找西医对症治疗后,见汗出肢凉症缓。患儿家长因工作忙无法顾及,在患儿症状改善以后,往往不当一回事,患儿下次发作时如前一样处理了之。如此反复已近2年,再三考虑求助于中医。
诊见:身体消瘦见骨感,双眼色蓝,面色萎黄,鼻流清涕,头汗出似洗,四肢欠温,易哭闹,大便臭秽,舌淡红有齿痕,舌尖红苔薄根腐腻苔,指纹浅红夹蓝过风关。据其脉证,属营卫不和、脾失健运之证。
治则:调和营卫、健脾益气。处方:柴胡6克,黄芩6克,太子参10克,法半夏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2片,大枣3枚,炙甘草6克,6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另外将当天药渣复水煲1000毫升量,拭擦胸腹背脊及四肢,每晚1次,连拭擦6天,然后上床睡觉。
二诊(2016年3月12日):服药6剂后,四肢比前暖和,纳食增仍不旺,易汗出已缓解,流鼻涕停,偶见有一二声单咳无痰,舌淡红苔薄嫩,指纹浅红过风关。守方加减,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处方:柴胡6克,党参10克,桂枝6克,法半夏6克,白芍12克,防风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麦芽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克,6剂,服用方法如前。
三诊(2016年3月18日):前后用药12剂,咳已停,知饥索食,面色转红润,四肢暖和,很少哭闹,能和就诊小孩玩。效不更方,守方15剂。另服龙牡壮骨颗粒45包,每天3次,每次1包,以资巩固。上月随访,小孩体重增加5公斤,已上幼儿园中班,一切正常。
按:患儿外感初起,如失于辛散解表,多酿成凉遏留邪,此不可解表,又难于和里,补之则碍邪,清之则伤胃,可选用柴胡桂枝汤,既可以疏泄肝胆、调和营卫,又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中医认为:本方高热可治,低热能平,尤其对幼儿及老年体弱者,有病可治,无病时偶然用它一或两个疗程,往往增强体质,益寿延年。中医认为:运用本方时可根据体质不同选择性的使用,气虚不固者,可合玉屏风散;血虚者加当归、熟地以补血;纳食不旺者,加入健胃之麦芽、谷芽、神曲之属;食滞者加厚朴、山楂、陈皮以行气消滞。药随证变,权宜加减使用,尤以治疗内伤、外感之发热,功效喜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气虚血弱病证辨治举隅 下一篇:理冲汤治妇女经闭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