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接好“铁杆中医棒”
纯中医才能称得上“铁杆中医”。一名中医药大学生要成为一位能辨证论治的中医师,至少需要10年临床实践,这是笔者的经验。如果遇到好的导师,或中医氛围浓厚的单位,就有可能是下一个名中医。相反,这个人就可能是又一个“弃中从西”或退出中医事业的人。这使得“铁杆中医”队伍逐渐“后续乏人”,有的中医医院甚至出现“断链”现象。
这一现象再次提醒,中医医院需要重视培养“铁杆中医”,其发展离不开“铁杆中医”。怎样才能让中医医院“铁杆中医”队伍不出现“断链”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提升纯中医的单位地位、社会地位,包括工资待遇等,让纯中医成为一种众人向往的职业。目前,大多数的地方,纯中医的收入及社会重视程度远不足于西医的任何一个科室人员,使得愿意从事纯中医的人员逐渐减少。
第二,建立“铁杆中医”培养机制,鼓励更多的中青年中医师加入纯中医队伍。最好要实行老、中、青三代纯中医“手把手”的传承模式。特别要引导“铁杆中医”对象具备终生学习、时刻学习的思想,尤其不要让其以“付出与回报相等衡”来评价自己的劳动价值。
第三,必须让纯中医达到“用疗效说话”。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师,老中医在引导、指导时,最主要的是要让其看到中医实实在在的疗效,以及用纯中医治好病人后的成就感。这相当于为愿意终生从事纯中医的人“洗脑”,不再迷信中医。
第四,纯中医在院内要时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古人云,“人非圣贤”。医生是人不是神,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老中医不能耍“教条主义”,更不能“倚老卖老”,当学生或者中青年中医师有什么疑问及提出自己的“错误”时,要正确对待,并走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境界。医学、中医学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东西,谁都不敢保证百分百,自始至终培养中医师的谦虚谨慎态度。
第五,养成善于读书、看报、写作习惯。纯中医的发展来自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勤学和传承,在学习别人无私的经验中成长,在无私的传承自己的经验中获得快乐。这就需要培养纯中医的学习、写作能力,有人认为“中医应该学者化”,有人认为“中医不应该是普通技术员,而是严谨的科学家”……这些都是再次提醒中医是“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的职业。
若中医医院的“铁杆中医”培养达到上述方式方法,“铁杆中医”这根“传承棒”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医事业的明天自然会迎来春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脾胃不适,试试热奄包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