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温热
某(二十) 脉数暮热。头痛腰疼。口燥。此属温邪。(温邪入肺)
某 温邪化热。肺痹喘急。消渴胸满。便溺不爽。肺与大肠见症。
谢 积劳伤阳。卫疏。温邪上受。内入乎肺。肺主周身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栗。其温邪内郁。
必从热化。今气短胸满。病邪在上。大便泻出稀水。肺与大肠表里相应。亦由热迫下泄耳。用辛凉轻剂为稳。
龚 襁褓吸入温邪。酿为肺胀危症。
芦根 桃仁 苡仁 冬瓜子
施 久患虚损。原寝食安舒。自服阴柔腻补。不但减食不寐。脘中常闷。渴欲饮凉。此口鼻吸入温邪。先干于肺。误补则邪愈炽。气机阻塞。弱质不敢开泄。援引轻扬肃上。兼以威喜丸。淡以和气。上焦得行。可进养胃法。
王 温邪发热。津伤。口糜气秽。(温邪劫津)
某 春温身热。六日不解。邪陷劫津。舌绛。骨节痛。以甘寒熄邪。
丁 口鼻吸入热秽。肺先受邪。气痹不主宜通。其邪热由中及于募原。布散营卫。遂为寒热。既为邪踞。自然痞闷不饥。虽邪轻未为深害。 留连不已。热蒸形消。所谓病伤。渐至于损而后已。(热伤胃津) 桂枝白虎汤。
又 气分之热稍平。日久胃津消乏。不饥不欲纳食。大忌香燥破气之药。以景岳玉女煎。多进可效。忌食辛辣肥腻自安。竹叶石膏汤加鲜枸杞根皮。
杨 伏邪发热。烦渴。知饥无寐。乃胃津受伤所致。拟进竹叶石膏汤加花粉。
叶 热伤气分。用甘寒方。白虎汤加竹叶。
某 右脉未和。热多口渴。若再劫胃汁。怕有脘痞不饥之事。当清热生津。仍佐理痰。俟邪减便可再商。
叶(二八) 仲景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烂肌肉。条例下不注方。但曰以饮食消息之。后贤谓甘寒生津。解烦热是矣。今脉数。舌紫渴饮。气分热邪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寒清气热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
生地 石膏 生甘草 知母 粳米 白芍 竹叶心
毛(六十) 温邪热入营中。心热闷。胁肋痛。平素痰火。与邪胶结。致米饮下咽皆胀。老年五液已涸。忌汗忌下。(热入心营)
生地 麦冬 杏仁 郁金汁 炒川贝 橘红
马 少阴伏邪。津液不腾。喉燥舌黑。不喜饮水。法当清解血中伏气。莫使液涸。
犀角 生地 丹皮 竹叶 元参 连翘
陈(妪) 热入膻中。夜烦无寐。心悸怔。舌绛而干。不嗜汤饮。乃营中之热。治在手经。
又 鲜生地 元参 天冬 麦冬 竹叶 茯神 金箔
又 阳升风动。治以咸寒。
生地 阿胶 天冬 人参 川斛 茯神 麦冬
张 营络热。心震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
陆(六九) 高年热病。八九日。舌燥烦渴。谵语。邪入心胞络中。深怕液涸神昏。当滋清去邪。兼进牛黄丸。驱热利窍。(热邪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温热 脉促数 温邪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风温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