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问诊
哮喘是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本病在春秋二季发病较多,每因感冒或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发作为甚。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古代文献对小儿哮喘记载较多,《幼科发挥》说:“喘病,遇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宜苏陈九宝汤主之。”哮喘的发病,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多由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内因王要在千肺、牌、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在千痰饮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使气机升降不利,则发为哮喘。对哮喘的治疗,发作期应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缓解期以扶正为土,扶脾益肾,培土生金,调理脏腑功能。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喘阳性支气管炎等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哮喘的问诊首先要注意病程的长短,发作的诱因,发作时的证候特点,发作规律。同时要询问平素或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如有热无热,有痰无痰,以及饮食、二便等情况。注意与肺炎喘嗽等疾患鉴别。
本病以哮喘为主症,故在发作期应根据喘促的轻重、痰涎的多少及有无发热等症情辨别寒热,分别轻重。如发作时痰涎清稀,畏寒肢冷,多为寒证;若发作时痰黄而粘,发热面红,多为热证。缓解期多表现为虚证,主要应通过问诊辨明病位所在脏腑。如气短懒言,自汗怕冷,多属肺气虚弱;咳嗽痰多,食少便溏,多属脾虚气弱;形寒肢冷,心悸气促,多属肾虚。
(二)发作期分型问诊
1.寒性哮喘
问诊:咳嗽喘促,喉间有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呈泡沫状。伴形寒无汗,四肢不温,口中不渴,无汗。
治法:温肺化痰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
问诊: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发热面红,胸闷膈满。伴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治法:清肺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三)缓解期分型问诊
1.肺气虚弱
问诊: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怕冷,四肢不温。伴倦怠乏力,容易感冒。
治法: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自汗加五味子、生牡蛎, 肢冷加桂枝。
2.脾虚气弱
问诊:咳嗽痰多,食少脘痞,倦怠乏力。伴大便不实,消瘦。
治法: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不纳
问诊: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脚软无力,动则心悸气促。伴大便稀溏,或夜间遗尿,腰膝酸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哮喘问诊 小儿哮喘 寒性哮喘 热性哮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