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脐疗方
1方
【制法】前3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日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陕西中医》(针炎增刊)。
2方
【药物】热参总生物碱0.05~0.1克。
【用法】敷脐,每周换药1次。用于小儿哮喘。
【验案】患者,男,8岁,1980年10月20日诊。2岁患肺炎,愈后咳喘不止至今,喘重于咳,冬春季加重,吐白痰挟泡沫,气短无力,饮食不振,脉细,舌淡,苔薄白。用本法治疗,3天后咳喘渐轻,2周后喘停,虽冬天感冒也不复发。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3方(一捻金)
【药物】白丑、黑丑(各半生半炒、各取头末)15克,大黄31克,槟榔7.5克,木香4.5克,轻粉0.03克。
【制法】共研细末,蜜水调成饼。
【用法】贴脐内,微利为度。用于小儿胸满喘急,鼻翼煽动,痰涎壅塞等症。
【出处】《理渝骈文》。
4方(马脾风散)
【制法】上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取0.03克药粉,以温浆水少许,上滴香油一点,抄药在油花上,待药沉到底,去浆水取药用,敷脐部。用于寒邪入肺化热所致的痰喘上气,肺胀齁。
【出处】《理瀹骈文》。
5方
【制法】研成细末,调和做饼。
【用法】封于脐上。用于小儿虚喘。
【出处】《中国农村医学》。
6方(灸脐下一指处法)
【用法】小儿气喘如风,潮热火蒸,因饮食受风呛乳,离脐下一指用艾火三炷即安。
【出处】《痧惊合璧》。
7方(咳喘平软膏)
【药物】麻黄、苦参、黄柏、艾叶、杏仁、桃仁、僵蚕、细辛、南星各20克,白芥子、花椒、桂枝、川贝母、冰片各10克,阿胶60克,面粉100克,654-2600毫克。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冰片、面粉、654-2外,入锅内水煎2次,共取药汁1000毫升,浓缩成约350毫升。将阿胶烊化,得液体约100毫升,与前药液混合,放入面粉、冰片、654-2,放入锅内蒸成稠膏状即可。
【用法】取咳喘平软膏适量,涂患儿脐部,并用纱布、塑料薄膜、纱布三层覆盖,胶布固定。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哮喘 脐疗方 麻黄 朱砂 吴茱萸 《陕西中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