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银杏著子三十载
一年种植,二十年成树,四十年大量结果,千年才是弟弟树,这“公种而孙得食”的漫长过程,让白果堪比《西游记》里的人参果。白果又名银杏果。
作为植物界的“老寿星”,白果树一直是人类崇拜的图腾,文人墨客颂之“东方的圣者”,专家学者赞其“金色的活化石”,老百姓奉它为“神树”。它源于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成名于宋朝《宣和画谱》的“银杏白头翁”图,被明代周文华以“公孙树”记载于《汝南圃史》,比中国的文字似乎还古老。
旺盛的生命力和子孙万代的祥瑞征兆,让白果树广受欢迎,结缘众多名人。相传四川成都2500多年的白果树为张天师所种,陕西西安古观音禅寺1400多年的白果树为唐太宗李世民所植,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1200多年的白果树为王维所植,就连冰心和吴文藻结婚时都将婚房定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只因那里有棵千年白果树。由此可见白果树在民间的影响力。
一整个夏天,白果树都在用万千壁垒的叶子阻挡着阳光的脚步。不分胜负的较量在一场秋风的裁判中,终于见了分晓。积淀的阳光终于浸染全身,片片金黄如镀了金般散发出绚丽色彩。就连躲在叶后探头探脑的果子也未能幸免,黄灿灿缀满枝头。若是一场风过,那便是一地金黄,璀璨了整个秋天。
树,雄伟壮丽,成景供观赏;果,性味归经,入药可治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 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中记述其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
白果不仅入药治病,还以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而成美味佳肴。白果味道鲜美,柔韧滑腻,别具风味。从春秋时人们就开始食用白果,三国时以之作为外交礼品相赠,北宋初年变成皇家贡品,在民间更是馈赠佳品。北宋诗人欧阳修在收到诗友梅尧臣寄赠的白果之后,如获至宝,欣然写下《答梅宛陵圣俞见赠》:“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抒发物轻意重、诚挚情谊的思想感情。“鸭脚”为白果树别名,因其树叶似鸭掌状,故称“鸭脚”。
关于白果的食用方法,元代的《饮膳正要》、明朝的《农政全书》、清朝的《花镜》都有所记述。白果不仅作为果品供人享用,还可与猪、羊、牛及禽类食物相配,进行炒、蒸、炖、烩、烧等,与肉煮称“长生肉”,与枣烧称“长生饭”,形成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比如山东郯城的蜜汁白果、江苏苏州的香炒热白果、四川清城的白果炖鸡等,都是享誉一方的美味。
“蟠桃一实三千年,银杏著子三十载。” 白果用自己的经历记录着成长,用自己的倾情奉献彰显着价值。这种精神于树可贵,于人又怎能不是榜样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银杏 白果 饮膳正要 农政全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炎夏木槿正芳菲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