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斩新绿
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早在汉代就引入我国,古称豍(bēi)豆,又名寒豆、麦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胡豆”,又云:“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 最早的豌豆是用来吃苗的,古称“寒豆芽”,又因其长有卷曲的长须,还叫“龙须菜”“龙须苗”。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载,并州(山西太原)一带以豌豆苗作为鲜蔬来食用。
豌豆还没有绽花结荚时,其芽尖可清炒,可做菜粥,还可生食。生食最简单最爽口,用绵软筋道的煎饼,把青绿鲜嫩的一棵棵豌豆尖卷进去,配以新出产的小咸菜、刚采摘的嫩蒜薹,那味儿鲜、脆、爽。小时候日子清苦,小孩子带了两个咸菜疙瘩,偷偷钻进生产队的麦子地里,边掐一把豌豆尖塞进嘴里,边啃一小口手里的咸菜,直吃个肚儿圆,出来时两嘴角泛绿。
“豌豆斩新绿,樱桃烂熟红”,说的是每年初夏青豌豆上市尝鲜之季。摘下一个个胀鼓鼓的豌豆,荚儿青绿,豆儿晶亮,不仅色气新绿可爱,还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比如,蒸一锅豌豆焖饭,糯米的晶莹与腊肉丁的油亮,青豌豆的鲜绿与胡萝卜的橘红相得益彰。吃起来那种软糯绵醇的口感,鲜香清爽的滋味,让人口舌生津,美不可言。
豌豆与大麦差不多同时成熟,这两样乡间物产结合在一起,是最为贴切的,做出的杂粮粥也最有特点,我们老家叫“豌豆粉浆”。将新收的豌豆发泡好,用青石小拐磨磨成豆浆,用石碾或石臼脱皮的大麦仁煎锅,煮熟后加上少许盐即成。那粥色暗绿,粥汁浓亮,喝起来滑糯清香。
记忆最深的是那黄莹莹、甜糯糯的豌豆黄儿。那是用新产的豌豆脱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饼、柿子霜制作而成。可用豌豆黄做馅儿,做成更多糕点、面食,比如豌豆黄月饼、豌豆黄馅饼、豌豆黄馒头。吃起来香甜可口,清凉下火,爽口绵甜。
忘不了的是夏日那一碗清凉、滑爽、筋道的豌豆凉粉。将干豌豆泡发后磨成浆,经过滤、熬煮成糊,冷却后凝聚而成。豌豆凉粉质地细腻柔韧,色泽晶亮诱人,切块入盘,按自己的口味,以芝麻盐或者豆豉酱、葱花、蒜泥、酱油、香油、米醋、辣椒油等调成佐料,浇在凉粉上拌匀即可食用,那味儿爽啊,酸、辣、麻、香、甜俱备,清凉香嫩、爽口开胃,是很多地方夏日不可或缺的消暑良品。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血气、利小便、消痈肿之功效。
“花似蝶飞,豆斩新绿”,又到豌豆上市之季,品尝美味还能有益健康,何不采购半篮青豌豆尝尝鲜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邓铁涛与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缘分 下一篇:诗词中的丁香及其药用价值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