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米谷性味及功效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苏门者为上,酿酒者多用。)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类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取匀净者为浙米。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唐本注云∶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黍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久食昏人五脏,令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关西谓之糜子米,亦谓 米。古者取其香可爱,故以供祭祀。
河西米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颗粒硬于诸米。出本地。
绿豆 味甘寒,无毒。主丹毒,风疹,烦热,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 味甘,平,无毒。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宜食。
大豆 味甘,平,无毒。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作豆腐即寒而动气。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 味甘,无毒。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面,苗似豆,今田野中处处有之。
青小豆 味甘寒,无毒。主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烂煮三五升食之,即乳多。
豌豆 味甘,平,无毒。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药性论》云∶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 味甘、大寒,无毒。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食后生啖一合。与乳母食之,令子不生病。
胡麻 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云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饧 味甘,微温,无毒。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取一斤,渐渐尽食之即出。
蜜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曲 味甘,大暖。疗藏府中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久者良。
醋 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数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入药用。
酱 味咸酸,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久者尤良。
豉 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常见米谷 米谷性味 稻米 粳米 粟米 丹黍米 豌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常见酒品性味及功效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