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与山上楹联
药王山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是关中医宗名山圣地,唐以前称玉磬山、北五台。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541—682)长期隐居此山,采药制药,研究药理医术,看病行医,治好诸多疑难杂症,被时人尊为“药王”,后人为纪念孙思邈的善行,将山名改为“药王山”。
山上药王活动遗迹遍布,后经历代立祠建庙,修廊造阁,起宫凿洞,祭祀药王的建筑布满苍松翠柏之间。供奉药王的观院大殿巍峨高耸,气势恢宏,药王右手持鸠杖、左手提药葫芦的巨石雕像,极目远眺,袍裾飘逸,阔步前方,耸立在华表簇拥的高台之上,好像治病救人永远都是他的向往。药王庙有联:“志在救人,剂温凉寒暖而万姓感德;心欲济世,诊沉浮迟数乃千古扬庥。”称颂的是药王胸怀天下黎民,挂念百姓疾苦,奔走乡野,寻医问诊,为民消灾除瘼的操行。有副题联:“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病;王侯高不任,独操仁术救人危。”讲的是药王淡泊名利,精研岐黄,面对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多次以高官厚禄相招,仍坚守服务于民的质朴气节。
最具科技气概的是《千金要方》五通碑刻,矗立在大殿前沿,给人一种祈福养生保健康之灵气。正像明代人李朝聘于隆庆年间(1567年)题刻在《千金宝要》碑亭石柱上的楹联:“丹炉吐雾方技妙重千金;玄洞吞云神圣灵通万古。”孙思邈的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医学财富。
药王山北洞有明代邑人乔因阜题在一天门前石牌坊上的楹联:“碧洞灵踪名矣,王真之福地,应知千载神山;清风高尚巍然,宇宙之大名,医今万方景仰。”既是赞山,也是赞人,圣地造名医!北洞东院的石坊上还留有明人吴三锡的撰刻:“春回半粒起疲癃残疾芸生广被;医著千金历唐宋元明万代流传。”说的是药王看病精益求精,立论为世代敬仰。现代名医黄竹斋,于1935年秋专程拜谒药王山,为药王修行的北洞题联:“道通天地术通圣;儒中隐逸医中真。”
药王孙思邈上太白,攀华山采药治病;究黄道,习医术普世济危;辞皇诏,隐玉磬著书立说;终成“千金方”万民敬仰。人们改玉磬山为药王山,修庙祭拜,山门题联:“妙道精微不事人间频采药;神功广大能教天上早回春。”充分赞颂了孙思邈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殿前石坊刻联:“讽寒暑度阴阳黎庶咸登寿域;致中和赞华育苍生恒坐春台。”
观以上楹联,可知孙思邈“药王”之名乃实至名归。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白石先生与白菜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