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威灵仙的研究颇有心得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同时也是宋代士大夫熟知医药的代表人物。他对威灵仙的研究颇有心得,而且把认知、运用、鉴别威灵仙的经验记录在《服威灵仙法》一文中。
认知威灵仙
《千金方》曰:“治腰脚痛,威灵仙为末,空心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苏轼对于威灵仙药性和功效的认识,除了从本草书籍和验方中获得外,还得自僧道及乡亲。苏轼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僧道在传播教义的同时常配合医药活动。苏轼常从他们那里得到医方。于是就有“牢山一僧”因服威灵仙而“年百余岁,上下山如飞”的记载(《苏沈良方·服威灵仙法》)。《海上集验方》载:“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这就是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服威灵仙法》中还介绍了得自“眉山一亲知”的方法。该“亲知”“患脚气至重,依此,服半年,遂永除”,此论述亦体现了威灵仙祛风除湿的作用。
应用威灵仙
苏东坡在著述中将经自己服用验证或眼见耳闻的有效方剂或药物,都毫不保留地记载下来。他自病时不但自己应用威灵仙还向他人推荐使用威灵仙。苏东坡在《与袁彦方》的信函中提及治疗足疾的方法:“足疾惟威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必效之药也……久乃有走及奔马之效。”“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并提示,根据脏气虚实加减牛膝,用酒及开水服下,用药期间要忌茶。苏轼应用威灵仙的方法详细记录在《服威灵仙法》中,曰:“其一,净洗阴干,捣罗为末。杂酒浸牛膝末,或蜜丸,或为散。酒调牛膝之多少,视已气之虚实而增减之。其一法,取药粗细得中,寸截之。七寸作一帖,每岁作三百六十帖,置床头,五更初,面东细嚼一帖,候津液满口咽下。”
鉴别威灵仙
《服威灵仙法》载:“真者有五验:一、味极苦;二、色深黑;三、折之脆而不韧;四、折之微尘、如胡黄连状;五、断处有黑白晕,谓之鸲鹆眼。无此五验,则藁本根之细者耳。”上述几点中,根“色深黑”与根“折之脆而不韧”从现代药理学来看也仍然是正确的。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认为“自元、明以来,相传以‘铁脚威灵仙’为佳,亦即以根外皮深黑色者为正品,现时《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所收载的三种正品威灵仙均属‘铁脚威灵仙’类型。对威灵仙的品质评价,古今一致。”可以说,苏轼所确定威灵仙“色深黑”的鉴别标准是符合古今用药要求的。其二,“折之脆而不韧”也与正品威灵仙药材性状相乎合。“折之有微尘、如胡黄连状”很可能是山木通的根。此根较威灵仙为粗,外皮黑褐色,富于粉性,所以折之有粉尘飞岀。它虽不是《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品种,但也是威灵仙的品种之一。至于“味极苦”,苦能燥湿,《开宝本草》载威灵仙味苦也是此意。“断处有黑白晕,谓之鸲鹆眼。”可能指的是威灵仙根横断面皮部与木质部的形成层环纹。上面这些鉴别威灵仙的五标准较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中药药材学专著《本草原始》要更加专业和实用。
《服威灵仙法》一文虽短,但将为什么要服威灵仙、怎样服威灵仙、如何挑选道地的威灵仙、使用威灵仙时的注意事项说得全面而又专业,足见苏轼的中医药功底深厚与用心诚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汉家宫殿荫长槐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