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中草药--苍耳子
“苍耳子,手儿多,跟着妈妈住沟坡。看见谁从身边过,扯住衣角笑呵呵。”这首儿歌说的是浑身带刺儿的苍耳子,像一群粘人的孩子。深秋时节到郊野游玩时,一不小心就会粘一裤脚,摘也摘不尽。
苍耳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卷耳、葹、苓耳、地葵、白胡荽、胡苍子、苍棵子、刺儿棵、粘粘葵等。它生命力极强,田间、坡岭、路边、沟旁,到处都能见到它浅绿色的身影,夏季蔓成蓊蓊郁郁一片,高的可长到大半米深,农人都把它作为与庄稼争夺养分的杂草、害草,毫不留情地刈锄。到了深秋或初冬,它那青绿色的带刺浆果成熟了,名曰“苍耳子”,一蓬蓬在枯枝败叶间支棱着,不管是人是畜,只要经过了,苍耳子立马粘上了,就像小学课本里那篇课文说的,“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在《诗经·周南·卷耳》中,年轻的女子边采集苍耳,边怀想远行在外的爱人,希望自己的这份思念化作一颗颗小小的苍耳子,伴随所思所念的爱人行至千里万里。有意思的是,苍耳子纠缠不休、缠缠绵绵的秉性,大诗人李白在诗中也有表述,他在去找城北的老朋友范居士吃酒的途中,粘连一身的苍耳子,“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走到城壕边迷了路,在这荒山野地,连老马都不识路了。不管多么珍贵的翠云裘衣,由着这些讨厌的苍耳子欺负吧,我还是赶紧去找老伙计喝酒去。
苍耳子是一味中草药,想来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是久病懂医的。他30多岁即患了风痹症,长期的流亡生涯使病情不断加重,到了晚年,四肢麻木疼痛,行走不便,十分痛苦。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居住时,杜甫写了一首《驱竖子摘苍耳》的诗,其中有“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之句,他让儿子采集苍耳子,蒸熟后外敷内食,以疗治风痹之疾。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症。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枲耳实”,列为中品。后来,药王孙思邈将其收入《千金要方》食治方。《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苍耳子,炒香侵酒服,祛风补益。”
苍耳子有很多妙用。记得小时候每至入冬,我脚上的冻疮开始发作,痛痒难耐。母亲用野地里采来的带有苍耳子的棵子,连同经了霜的老茄子棵儿一起熬水,将患了冻疮的手脚放在汤盆里浸泡,连泡大半个月就好了,以后也不再犯了。还用有苍耳治鼻炎的方子,嫩时采摘浆果榨汁滴注,老熟后将苍耳子焙成深棕色后研粉,加蜂蜜团成药丸冲服,一般的鼻炎皆有疗效。
《诗经》里走来的小小苍耳,像极了那些顽劣不羁、喜欢搞点恶作剧的乡里娃,于我们确有着不小的裨益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花开美艳药名“丑” 果实下气治水肿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