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学会60年回眸
六件大事奠定中医事业基础
记者从一份历史资料上看到,学会成立之初的1950年5月,会员有225人,1年后,增加到861人,到1951年底,已有5万人以上。学会如同一点“星火”,在北京乃至在全国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阎润茗是学会最早的会员。她介绍,1950~1956年间,学会主要做了6件大事:成立预防医学委员会,举办预防医学学习班,提高中医队伍整体素质;开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北京中医学会门诊部,成为全国培养中医人才的摇篮;成立针灸委员会和针灸研究班,进一步研究针灸经验,为针灸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成立联合诊所委员会和联合诊所,为中医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立出版委员会,出版《北京中医》,带动全国中医学术发展;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组织西学中班,开辟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先河。
拉开北京市中医公办教育序幕
1951年9月15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宣告成立,从此拉开了北京市中医公办教育的序幕。
预防医学学习班应运而生
1950年,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委托学会组织广大中医学习法定传染病知识。当年8月,学会副主席哈玉民聘请协和医学院何观清、传染病医院院长张铸和等共同筹备,成立了预防医学委员会。后又成立了预防医学学习班,聘请各大医院院长、主任为教授。
当年10月14日,学习班在当时市第一卫生所礼堂上课。主要采取为期3个月的短期轮流学习。课程包括细菌学、免疫学、传染病、灭菌学及防疫等。学习班经费除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补助讲义费一万斤小米外,一切开支杂项皆由中医学会设法筹措。虽然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备简单,但学员和教师情绪高涨.
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11月止,预防医学学习班共结业6个班,全北京市通过这一学习的共有1028人。北京市中医师通过学习,对传染病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在以后的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
“在中西医团结的卫生方针指引下,中医进修教育成为中医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赵树屏的弟子、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第一班学员阎润茗说,在预防医学学习班学员纷纷要求成立高级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与学术水平的呼声中,北京中医学会随即筹办高级班,同时筹备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
该工作由哈玉民负责。他和其他同志一道联系校舍,编印教材,聘请师资,为新中国的中医教育事业呕心历血,忘我工作。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后,高级班于1951年10月正式开课。哈玉民担任校长,校址在北京同仁医院对面的孝顺胡同内。
学校主要招收预防医学学习班毕业学员,课程分为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术研究等24种,时间为1年。在进修现代医学知识方面,先学基础医学,如生理、解剖、细菌、药理等,随后再学各科临床医学。每天授课3小时,讨论1小时。有的老师还利用幻灯、挂图、尸体解剖做示教。
该校第三班第四组的一位学员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通过进修,我们明确了服务对象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坚定了学习信心;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好处,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明确了人体解剖构造和位置,学会了化验、诊断等操作方法。
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从第5班开始为全国培养师资,由一个为当地培养中医人才的学校变成全国中医进修师资学校。学校先后成立了3个中西医联合门诊部,吸收并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北京中医学会 中医学术团体 中医学会 中医事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 下一篇:仙茅古称婆罗门参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