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养生吃“伏羊”,哪些人群更适宜
在民间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惯,称为“伏羊”。专家介绍,在三伏天喝一碗羊汤,对寒湿体质的人来讲,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对于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可以借助自然界夏日阳气旺盛之机,采取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激发人体元阳之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三伏介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体借补天阳、大开大泄之时。此时进补一碗羊汤,借助排汗的办法,可以帮助人体除寒祛湿,连并冬春之毒一起赶走,从而达到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目的。
羊肉汤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对于冬季常发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痹证等病的阳虚证,适当吃点羊肉有助于发散留滞在体内的寒气,温养通脉,促进恢复脏腑气机升降如常。另外,食用羊肉对于防治骨质疏松、贫血等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安心止惊,抗衰老,防寒暖身,增强免疫力,所以羊肉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适合哪些人群
三伏天高温闷热,人们喜食寒凉,过度吹空调,极易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群可吃适量羊肉以温中散寒;患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遇寒加重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骨关节疾病表现为局部关节冷痛、发凉或阴雨寒凉天明显加重者;胃痛、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遇凉更甚者;女性痛经辨证为虚寒者均适宜。另外,素日有手脚发凉、怕冷,出虚汗、恶食寒凉等辨证为脾肾阳虚或寒湿困脾的亚健康状态者、久居阴寒处者及妇女产后身体虚弱、乳少者亦可食之。
“伏羊”药膳
步骤:1.将羊肉切成一寸方小块,洗净。2.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滚刀块。3.将羊肉和冷水一同入锅,焯水去掉血沫,捞出后洗净。4.将羊肉放入高压锅中,放入和肉齐平的水,放入山药。5.高压锅煮10分钟,出锅前加入适量盐与胡椒粉。
功效:羊肉性温,味甘,为补阳佳品。山药滋阴健脾胃,一起煮能防止羊肉的燥热。胡椒引火归元,最大化发挥羊肉的温补作用。体质虚寒者服用最佳。
注意事项
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诱发便秘。
不与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热证者慎用 三伏天气温炎热,易伤津液,而羊肉的辛温之性更易导致燥热内盛,损耗阴精。因此有身热、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疮疡、面红舌红、苔黄等实热证及虚热证皆当慎用或禁用。
不与西瓜同食 西瓜性寒,不宜与温补的羊肉同食,不然很容易闹肚子。
在伏天进补“伏羊”之前,可以咨询中医专家,通过体质辨识,药膳里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清利甘淡的佐味中药,可以减少一些湿热蕴生的副作用,亦不失“伏羊”的进补之功。
另外,夏季吃羊肉,要注意“降火”,应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建议尽量采用清炖,避免烧烤等方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三伏天养生关键要“三防一养”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