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运气”指导伏天养生
据中国气象网报道,从7月21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7月25~28日是高温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个时段。北京、河北、四川、重庆、山东、辽宁等地的20个县(市、区)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7月历史记录极值。气象专家分析,今年的高温具有持续时间长、体感温度高等特点。
风燥火热 胜复更作
自然界的天时气候、物候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也是中华民族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之所在,这种规律性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有完美体现。
从运气学说角度来看,今年(2019年)是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运为土运不及。《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化气不令,风乃大行”。从运气相合看,今年是气克运,气盛运衰,属于天刑年。加之司天、在泉之气,一为风木,一为相火,容易出现风火相煽的运气特点,所以全年气温、气候变化较大,所谓“风燥火热,胜复更作”。今年容易出现异常气候变化,尤其是一些强对流天气以及引发的局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气候。
根据《黄帝内经》运气理论记载,今年下半年“少阳相火生之,若火淫于内,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就是说下半年气温偏高,且容易出现寒热交替,甚至“过山车式”的气候变化。其实从“三之气”(5月21日~7月23日)开始,主运为火(太徴),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风火相煽的气候特点已经很显然,部分地区从6月底就进入“烧烤”模式。
从7月23日大暑开始进入运气学说的“四之气”阶段,客气少阴君火。就运气因素综合分析,今年的高温时段应该出现相对早(当然也有少部分地区受今年“出梅”时间延迟影响,高温来临较往年稍有滞后),持续时间长。7月21日起,全国“蒸煮”模式明显。“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出现“土居其位,少阴居之”的运气格局,形成“溽暑至,湿热相搏”,与体感温度高的感觉相符合。
资料显示,7月12~28日时间段统计,虽然今年最高温极值是同期最高的,但最高温比往年平均值还要低0.9℃(2010~2018年同期的值),但是大家普遍感觉酷暑难耐,体感温度高。这是因为受副高控制下的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本轮高温过程中的湿度较大。尽管黄淮以南大部分地区的高温极端性不强,突破40℃的地区很少,但由于湿度大,夜间降温不明显,最低气温比较高,人们的体感温度往往比实际温度要高,整体感受依然是酷暑难耐。
食能以时 身必无灾
在这种高温条件下,养生方面有哪些注意呢?首先,防暑降温是必不可少的,高温热浪容易引发中暑和心脑血管等疾病,高温期间减少户外活动,注意防晒。一些喜欢锻炼的朋友,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其次,持续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疲倦、甚至烦躁和发怒,中午应适当午休,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此外,根据运气理论,今年对脾胃、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酷热与暑湿交织,很多人出现舌苔厚、胃口不好、腹胀、拉肚子、小便黄而灼痛等,从门诊看,这一时段心绞痛、心脏早搏易发作,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还有部分人出现黄疸、浮肿等症状,这些病象与《内经》运气理论相关描述甚是符合。
针对这一时段运气特点,《内经》提出“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等调摄原则,落实到饮食上,可以配合一些甘、酸、苦的食物,如豇豆、丝瓜、冬瓜、苦瓜等,既符合“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又顺应节序时令。
此外,还可以煮点自制的防暑保健运气茶(乌梅10~20个,荷叶半张或10克,扁豆花10克,青皮10克,煮水代茶饮,1次1天量,根据口味可以稍加冰糖或蜂蜜,每周2~3次)。
需要说明一点,中医十分重视人体阳气的顾护,“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在高温避暑时有人往往一味追求“凉”,将空调开得很低,甚至对风口吹,贪食冷饮、冰镇啤酒、冰镇绿豆汤等,殊不知,这种过度贪凉,都会损耗人体阳气,不可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运气学说 伏天养生 中暑 心脑血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病夏治本质在于治湿气 下一篇:老人怕冷阳气衰 夏季调补时正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