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生熟食来皆美味 清热解毒亦良药
有人说,没吹过蒲公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确实蒲公英给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回忆。那团白色的绒毛轻轻一吹,很多烦恼也被吹远吹散,那种简单纯朴的快乐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营养丰富的野菜,生熟皆美味
蒲公英有很多别名,比如黄花地丁、婆婆丁。特别是婆婆丁这个名称,颇有怀旧意境,让人联想起外婆的厨艺和久违的美味。很多城里人到农村田野间采摘蒲公英,一来是因为辨识度高,二来是因为口感好。实际上,蒲公英浑身是宝,生吃可以将其的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鲜美爽口。凉拌也很简单美味: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2分钟后沥出,用冷水冷却。加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拌匀即可食用。有的人喜欢用蒲公英做成馅,把洗净的蒲公英嫩茎叶焯水后剁碎,加作料调成馅包饺子。要注意的是,自己采蒲公英摘时,要避开靠近马路或化工厂区域,并且警惕是否喷洒过农药。
清热解毒的良药,消痈通乳汁
药用的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一般是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蒲公英味苦中带甘,性偏寒。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蒲公英主要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比如元代的中药著作《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蒲公英能“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民间有些偏方用蒲公英治疗乳汁不通也有道理。比如清代的《医林纂要》记载蒲公英能“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记载蒲公英能“通乳益精。”《医林纂要》还提到了蒲公英通乳汁,是“以形用也”。仔细想想,似乎真有些道理。
蒲公英还可以用于治疗乳痈。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本草经疏》中做出了精要解释:“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蒲公英与一般的降火药不太一样,药性很平和,能泻胃火却不伤胃气,清代名医陈士铎在其所著的《本草新编》中对这种“至贱”的草药给予了重点表扬,还叹息“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他指出,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白虎汤之类的泻火药只会让土更衰。蒲公英虽然也是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蒲公英种植要点
蒲公英是比较常见的野菜,口感较好,食疗作用也多,很受大众欢迎,但是野外采摘的又担心有污染。如果在阳台种上几盆蒲公英,就能有效避免这个烦恼。在阳台上种植蒲公英一般只要阳台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蒲公英种子不用买,郊外出游的时候找找,一般6~7月左右就成熟,种子变褐色基本就能采集。蒲公英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种子需均匀地撒在花土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即可,浇透水放在背阴的地方,大概7~15天就可以发芽。因为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不用每年都播种,吃的时候剪叶子就可以了,不用连根拔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蒲公英 野菜 本草新编 清热解毒 泻胃火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银杏果是“药”有小毒 随意捡食要不得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