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入馔
食文化与茶文化,虽然泾渭分明,很少融为一体,却也偶有交汇共通之处。以茶入馔,就像是得道高僧注释《道德经》和《庄子》,是以一种通权达变的智慧,由此而抵达造微入妙的境界。
最著名的茶馔莫过于龙井虾仁了。据说这道菜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所创。当然,这段野史,也许只是为了攀附翁同龢的名气,毕竟只有意趣风雅之人,才会想得到用香气清绝的龙井茶做菜,从而引领风气之先。翁同龢正符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不过,龙井虾仁起始于清末,倒是可信的。由于这道菜的菜式新颖别致,清香味美,深受清末时人的好评,一些徽菜厨师也随之效仿,选用其他的名茶烹炒虾仁。然而意旨虽然相近,却远没有龙井虾仁所特具的清鲜醇厚的滋味,于是这一系列的尝试,也进一步确立了龙井虾仁的“江湖”地位。
烹炒龙井虾仁,须取少量龙井新茶,以沸水泡开。选用个大的鲜河虾,剥出虾仁,加鸡蛋清、淀粉一同搅匀,然后把裹了蛋液的虾仁下到温油锅里炸至色白,捞起。锅烧热,把虾仁加上泡开的茶叶,以及少量茶水,调入绍酒和盐,略为烹炒即得。不过,这一过程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能达到水准的却很少。因此,西湖醋鱼,龙井虾仁,是到杭州的游客最感兴趣的菜肴。
云雾香团也是有名的茶馔,采用的是南京紫金山的云雾茶。做法是先将虾仁剁成泥糊,然后加入鸡蛋清和葱姜汁,一同搅拌均匀。将少许云雾茶用沸水泡开,滤干水分后添加到虾糊中。油锅烧至温热,用调羹把虾糊舀成丸子状,入温油中汆之。要汆两次,先是在虾丸被炸至色白时捞起,然后等油温略高时再汆一次。滤干油后,配以番茄酱蘸着吃。味道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虾肉的鲜嫩,酥脆适口。
但是,最具创意的以茶入馔方式,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功夫汤。制作工序是用紫砂壶泡一壶茶,使壶壁留下茶香,然后滤出茶水和茶叶。至于什么样的茶视顾客需求而定。接下来,把炖汤的材料,诸如甲鱼、乌鸡、海参等等,放入紫砂壶内,然后以壶为炖盅,隔水蒸炖。将至上桌之前,再加入先前滤出的茶叶,蒸上一小段时间,谓之“茶开二度”。目的是使汤里具有更为浓郁的茶香。
功夫汤是每人一壶,再配备一个小杯,自斟自饮,怡然自得。汤的味道如何暂且不说,仅就是这种新颖别致的喝汤方式,就已吸引了不少喜欢新奇的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