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接属长夏 健脾除湿有8法
夏去秋至,在夏秋交接的农历六月还有一个长夏季节,为阴阳交接的时段。长夏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天人相应,人体脾脏主长夏。长夏主时之邪为湿邪,脾胃功能失调常出现内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益胃、除湿化湿,以利脾胃受纳饮食水谷、运化精微营养功能的发挥,可有效夯实后天之本,维护生命健康。
长夏脾虚是病因
中医养生强调审因养生和综合调养,除了要选择适宜的诸种养生方法,还需明确引起脾虚的各种原因。脾虚是导致血脂、胆固醇、血尿酸异常以及肥胖病、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亚健康、代谢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基础。
脾胃最易受伤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饮食不节,劳伤脾胃 如食量过大、饮食过凉、进食太快等损伤脾胃;不吃早餐、晚饭超量等也影响脾胃活动节律,致使功能失调。
久坐少动,伤肉伤脾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与四肢,因此久坐少动伤肌肉、四肢,最终可伤害脾脏。目前人们“吃得过多、动得过少”,饮食过量、久坐少动非常普遍,这在青少年学习一族与白领办公室一族中尤其突出。
情绪不稳,伤肝及脾 现代社会,由于生存压力较大,竞争激烈,人们普遍存在情绪不稳、情志失调的情况。如忧思过度,考虑问题太多,致使脾胃气机阻滞,即可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的情况,久之亦会出现气血不足的病证。怒则伤肝,肝脏失于疏泄,肝病伤及脾脏,亦会引起脾胃功能虚衰。
吃药过多,伤害脾胃 现实生活中,过用、滥用减肥通便药、清热解毒药以及抗生素比较普遍,其结果常常引起脾胃虚弱。
健脾除湿需综合调理
长夏调补脾胃,可从饮食、起居、情志与中医适宜技术养生四方面着手进行:
饮食定量
饮食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饱。这样就不至损伤脾胃,近则可保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使气血化生旺盛;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剩之忧,可减少肥胖乃至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饮食定时
养生宜“早饭宜好,中饭宜饱,晚饭宜少”。如果违背养生,不吃早饭、凑合中饭,营养缺乏会影响健康,引起贫血、慢性胃肠病等疾病;晚饭大吃大喝,营养过剩,易引起慢性胃肠病、肥胖以及诸多其他疾病。
祛避湿邪
长夏天气闷热潮湿,周遭环境易于返潮,特别是南方常有“梅雨季”,由于脾脏喜燥恶湿,体内也容易形成“湿邪”,因此人们食欲较差、全身乏力、精神不振。所以长夏的起居养生,应祛避湿邪。一要少吃生冷伤脾以及黏腻、肥甘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的食物,防止脾虚生湿。二是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白天应在25~28℃之间,夜晚睡觉时应调到28℃,使用空调2~3小时,要开窗通风,亦可使用除湿器除湿。
腹部避寒
腹部避寒是预防寒邪侵袭、防止脾胃阳气挫伤、维护脾胃功能的重要举措。一是日常穿衣尽量要穿打底衫或是背心,不穿露脐、露腹、露背装。二是在空调屋等冷环境中宜穿上夹衣保护腹部,晚上睡觉不宜露腹。三是若属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阳虚体质的人,或食欲不振、胃凉腹痛、经常腹泻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根据需要可食用赤豆酒酿汤或饮用生姜大枣红糖茶。
良好心态
少思虑,莫忧愁,不恼怒,放宽心,减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注意不良情志、情绪的调节。如此,既可预防像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与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的脾胃病,也会对脾胃病患者的康复起到有益作用。
饮食愉悦
食前、食中、食后均应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力戒忧愁恼怒,不使其损伤脾胃,危害健康。一要注意进食过程中不谈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二是进食时可聆听轻快、优美的乐曲。这样才能放松精神、愉悦心志,有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进行,促进消化与吸收。
揉摩三穴
第一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下端为中心,按顺、逆时针方向揉摩中脘穴各30~50次;第二用同法在肚脐即神厥穴周围揉摩各30~50次;第三揉摩两腿足三里穴50~100次。每天早起、临睡前按摩。有强身健体、强健脾胃、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等作用,适用于所有脾胃、胃肠病的预防和调治。
艾灸足浴
艾灸,可选择腹部的中脘、神阙穴,下肢、足部的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隐白等穴位,每次二三个穴位,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有健脾益气、温阳散寒、除湿通络的养生价值。足浴,水温40℃左右,时长20分钟左右,泡脚同时按摩足三里穴、足底涌泉穴,有健脾祛湿、安神助眠的保健作用。艾灸足浴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或阳虚体质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夏秋之交话养生 燥暑夹杂重防病 下一篇:处暑过后天转凉,睡眠饮食防秋燥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