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阴防燥三大措施
连日的秋雨落下,气温逐渐降低。秋意来临,人们的身体好像还没适应季节的转变,要闹一下“情绪”,一些胃肠疾病开始悄悄“找上门”来。专家指出,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远离生冷不洁饮食
秋天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秋寒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黏膜,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减弱,再加上不规律饮食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了秋季胃肠疾病的高发。在接诊的患者中,由于生冷不洁饮食及熬夜喝酒等不规律饮食造成胃肠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养护胃肠。
秋季的饮食保健应遵循“四多二少”的原则,即多吃清润食物(如芝麻、蜂蜜、梨、银耳等)、多纤维食物(如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芹菜、苦瓜等)、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多饮水和生蔬菜果汁,以防便秘;少吃过于油腻食物、少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预防肠胃疾病。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秋季也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一般每天慢跑或散步3公里,可有效降低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阻肺)的风险;同时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除此之外,锻炼要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心理调节预防“悲秋”
秋风渐起,大地萧瑟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压抑,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中医学认为,“秋主燥令”,秋天气候以干燥为主,人的津液会比较少,天气干燥的时候,脾气也会比较烦躁,感觉烦恼事情多,容易滋生忧愁。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乐观情绪,睡眠要有足够的保证,起居要有常。如遇烦心事,应向知心好友或亲人倾诉,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秋季养阴 养阴防燥 不洁饮食 运动锻炼 心理调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下一篇: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