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养生之道
荀子论及养生之道,不管理论思想、还是实践经验,荀子都不乏独到深刻、卓然不凡的主张和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细心领悟。
开养心,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能让内心达到完美的理想之境界呢。荀子在《解蔽》篇中指出:“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意思是人之所以有思想,是由于有心,而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达到虚谦、专一、平静的境界。久而久之,最终便会达到“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的极致状态。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努力做到虚心、专心、静心,才能避免各种外界干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清澈澄明。与此相适应,荀子又提出了“务本节用财无极”的主张。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积极进取,不断上进,也要节制寡欲,恬淡静泊,不为欲望所困。在现实当中,也确实如此,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合情合理,适可而止,而不能肆意枉行,为所欲为。
注重学习 积善成德
关于人性本质,荀子一改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观念,很有胆识和主见地提出了“性恶论”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既然人性从一开始就充满恶念,那么,在荀子看来,一个人要想积善成德,臻于完美,就只能靠后天坚持不懈的学习,来逐步修正和完善了。在名篇《劝学》当中,荀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其中一些观点,时至今日,依然有莫大的启迪和帮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的是通过学习可以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越和升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则又强调了掌握正确适宜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意外效果。而从养生实践来看,大多长寿之人,也都有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人们常挂嘴边的老有所学,老有所好,老有所乐,便是这个道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荀子 养生之道 珍爱生命 尽己之能 养心治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名师陈彤云的逆时光美容秘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