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
蛹虫草为子囊菌门,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学名为Cordyceps militaris(L.ex Fr.) Link. 蛹虫草,又叫北冬虫夏草,北虫草,简称蛹草,一般把活体虫蛹培养的北虫草称为蛹虫草,两者是同种真菌,但在营养成分上含量相差较大。
【中药名称】蛹虫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dyceps militaris
【别名】北虫草,蛹草,北蛹虫草。
【所属功效类】补虚药
【科属】麦角菌科
【来源】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
【分布产地】
主产于云南(昆明、安宁、江川)、吉林(安图、永吉)、辽宁(沈阳)、内蒙古(哲里木盟),生于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
【入药部位】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菌丝体成熟后,由白色逐渐转为桔黄色,此时,室内应增加光照白,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保持200勒克斯,晚间可利用日光灯作光源,每天应不少于10h光照,以促使菌丝体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待料面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时,要适当通风,补充新鲜空气,保护室内温度18℃-22℃,并提高空气相对温度至80-85。如湿度太大,易使培养基提早失水而影响产量。蛹虫草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在子实体形成后,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培养瓶与光源的相对方向,或调整室内光源方向,以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形态,从而提高产量,形成橘黄色或橘红色的顶部略膨大的呈棒状的子座子实体。待子实体不再生长,其顶端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已成熟。采收时,用无菌镊子钳出子实体,然后再加少许营养液,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0d左右,又可长出第二批子座。采收下的子实体晾干或低温烘干后出售。
虫草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C。在进行菌丝发酵时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优,采用1∶2或1∶3的碳氮比较为合适。
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是:5大米粉、1.5豆饼粉、1.5麦芽粉、0.1KH2PO4,0.05MgSO4·7H2O。
影响蛹虫草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实验因子显著性大小的排列顺序为:甜菜糖>;酵母浸出粉>KNO3>MgSO4·7H2O>FeSO4>K2HPO4。胞外多糖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初始pH值为7,500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液量为100ml,接种量6,温度28°C。周期为96h。
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黄豆粉0.6,酵母粉0.3,K2HPO40.05,MgSO40.05,接种量3,pH5.5。认为碳源因子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影响显著。
蛹虫草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玉米浆3.0,酵母膏0.5,MgSO4·7H2O0.05,KH2PO40.05,认为蔗糖为碳源最好,以酵母膏为氮源,菌体产量最高。
蛹虫草菌丝的生长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以红糖碳源、奶粉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佳,且碳源/氮源合适的比例为2.0~2.5/1.0,适宜PH为5.0~6.5。
培养基成分确定为蛋白胨1.5,MgSO40.05,KH2PO40.15,VB15mg/L,2,4D2mg/L。在相同条件下,优化培养基比原来培养基的发酵得率提高了4.5,研究初步得到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和生长动力学,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培养基配比可将该菌株的虫草素含量提高到1.21,比用Czapek培养基提高8.1倍。柴建萍等通过实验得出玉米粉为最优碳源,蚕蛹粉为最优氮源,MgSO4为最优无机盐。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g/1000ml),蚕蛹粉(5g/1000ml),硫酸镁0.5g/1000ml)。
【性味归经】入肺肾二经。
【药材功效】补肺阴,又能补肾阳。
【药材主治】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
【贮藏保存】密封好置低温干燥处贮存。
【中药配伍】
1、蛹虫草10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分2次服,15天一疗程。
功用:肺癌 、二型糖尿病。
2、蛹虫草10克,包覆脂质体的纳米级灵芝孢子粉10克,京都蛹虫草水煎,冲灵芝孢子粉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30天为一疗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蛹虫草 北冬虫夏草 北虫草 阳痿遗精 腰膝酸痛 病后虚弱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