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如何形成的
臌胀的发病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感染水邪虫毒和黄疸、积聚等病迁延失治有关。
情志郁结,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失调畅,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则血液流行不畅,产生血瘀,肝之络脉为瘀血所部结,肝脏受累。木郁克土,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停留。水湿与气滞、血瘀相蕴结,口久不化,痞塞中焦,而成臌胀。
饮食所伤,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恣食生冷,使脾胃受伤,或因劳倦内伤或因长期营养不足,致使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职,使湿之浊气蕴滞不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壅于中焦,使中焦气机滞塞不通。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瘀不行,水液渐积,再加之肾气不足,开圈不利,水不得泄,而成臌胀。
感染水邪虫毒:于捕鱼、摸蟹或洗澡、游泳于血吸虫疫区之河流中,感染水邪虫毒,未能及时治疗,到了晚期,内伤肝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气、水、血互结,逐渐形成臌胀。
黄疸、积聚等病:迁延失治黄疸本届湿邪为患。《金匮要略·黄疽》篇有“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记载。湿伤脾,脾虚不运,湿邪更甚,土壅木郁,使肝失条达,遴致气血凝滞,脉络瘀阻,渐成臌胀。积聚是由气血痰食瘀结而成,久则积块日渐增大,气机壅滞更甚,可引起水湿停聚而成臌胀。
上述四种病因,主要伤及肝脾两脏。肝脾同病后,一方面是脾土运化功能障碍,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以营养机体;浊阴不降,水温不能转输以排出体外,于是清浊相混,水湿停聚,发为胀满。另一方面是肝气郁滞,气血凝聚,血络阻塞,胁下形成积块,这样,气、水、血等瘀积于体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臌胀。正如清·喻嘉言所谓:“胀病也不外水裹、气结、血瘀”也。若病延日久,在肝脾虚衰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及肾脏亦虚。因脾虚日久,土不制水,而致肾虚,肝郁日久,子病及母,亦可导致肾虚。初期多见肾阳虚,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士;开合不利膀胱气化不行,水湿不能从膀胱排出体外,逐渐形成腹水,或使腹水逐渐增加。后期多肾阴亏损,以致肝术亦少滋荣,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出现神昏、抽搐等症。
总之,本病的发生主要在肝脾二脏,后期伤肾,为肝脾肾三脏同病,气水血互结,本虚标实,错宗并见之证。严重者可因血热妄行而见呕血、吐血、便血,或因正虚邪盛而出现闭证,脱证而危及生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何谓呃逆?呃逆是如何发生的 下一篇:臌胀中虚胀如何辨证治疗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