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望诊如何诊断小儿疾病
儿科望诊是从望神色、望形态、察苗窍、察指纹等方面所发生的异常变化,诊断小儿疾病所在的。
望神色方面两目无神、呆滞、目光暗淡、精冲萎靡、嗜睡、反应迟钝者,是谓“无神”。常见于久病和体质极度虚弱的小儿。标志着气血虚弱,正气已伤,如脾虚久泄的小儿,多呈此种表现。如见精神烦躁不安,啼哭不止,肢体躁动不宁,多由热邪炽盛,扰动心神,或因痰食积滞,胃肠气机不畅,胃腹作痛所引起,或因头身肢体疼痛所致。此外,在临床上也常见到有些患儿出现两目直观或上窜,神志不安,伴有抽搐,多为惊风。也有些重症,如疫毒痢,湿温等疾患,患儿可出现高热、神志昏迷的症状。肺气虚或营血亏损的小儿,多见面色苍白。脾胃虚弱的小儿,面色多现萎黄。心火亢盛,高热的小儿,多见面色红赤。小儿惊风时,面色多现发青。热而兼湿,湿热相蒸,面部多显黄色。中医对小儿面部皮肤望诊的经验,《医宗金鑑》总结说:“欲识小儿百病源,先从面部色泽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不仅如此,还根据颜色表现的部位来判断疾病所在。所谓“额心颏肾鼻脾位,右腮属肺左属肝”。
望形态方面筋骨软弱,肌肤干瘦,毛发枯萎,动态迟缓的,则属发育欠佳或属久病。例如,佝偻病小儿有其特殊形态的表现,可见头颅方大,卤门晚闭,出牙晚,发黄稀疏,串珠肋,或鸡胸,龟背,下肢弯曲,站立行走迟缓无力等。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精亏损所致。属于中医儿科学五迟、五软范围。再如,见有小儿肢体赢瘦,颈细腹大,青筋暴露,面色萎黄,两目无神者,多属疳积证。
察苗窍方面以鼻、口、服等部尤为重要。例如,肺开窍于鼻,小儿患肺炎时,由于肺气闭塞,可见鼻翼煽动;风寒束表则鼻流清涕;风热袭表则鼻流浊涕。口舌生疮,鹅口疮等,小儿时期极为多见,属心脾病变。因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小儿眼部疾患,如目赤多眵,则多因肝经有热所致。
察二便方面是观察小儿大小便的形状、颜色等变化。如小儿大便稀薄,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则属消化不良。下利清谷不止,多属脾肾惧虚。如粪便稀如水,色绿面臭,多为肠热泄泻。便如粘冻,夹有脓血,则属痢疾。小便黄赤量少者,多属热证。小便混浊如米汤状,为湿浊下注或消化不良。屎血者,多为热伤血络。小便清长,或夜间遗屎为肾阳虚,下元不固象证。如见大便色白,小便赤黄则应考虑有黄疸病变。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儿科望诊诊断小儿疾病 小儿疾病 望诊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望指纹方法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如何看小儿是否健康无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