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何“闹元宵”
今天(2月24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元宵节这一天更是热闹非凡,尤其在明清时期,一到农历正月十五,北京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看花会和赏灯会,使整个北京城洋溢在欢乐的气氛里。
老北京的民俗节日气氛历来是十分浓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花会,在白天举行,地点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种娱乐活动为主,包括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猜谜语及各种小吃的叫卖和民间工艺品的展卖等。其中以耍狮子的场面最热闹,所谓的耍狮子也叫“舞狮”或“狮子舞”,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体育形式,遇有喜庆的日子,艺人们相聚在一起,舞狮、耍狮,表现欢乐喜庆的心理。特别是每逢民间的重大节日,更是热闹。小到由一两个人舞动的狮子,大到由五六个人舞动的狮子,伴着锣鼓,翩翩而舞,气氛异常活跃。
二是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举烛张灯,结彩为戏,供人观赏,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明清时,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特别是在今天的“灯市口”一带,更是花灯荟萃,买卖花灯、放花灯、赏花灯,成了一条灯的河流,“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三是吃元宵,这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只因在正月十五这天食用,所以便把这一天叫成了元宵节。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因为元宵节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阴历年的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要吃元宵。那为什么又有“闹元宵”之说呢?“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因为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一年中比较清闲的是“冬仨月”,元宵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冬闲已经过去,就要备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闲了,所以元宵节这天欢乐一番,既是一种“放松式”的休闲活动,更是表现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用欢乐的笑声和喜庆的锣鼓声,在吉祥的气氛中,迎接丰收一年的来到。
近二十几年来,元宵节已被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其活动内容也不仅仅是看花会、赏灯会和吃元宵,而是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人们借助这个喜庆的节日,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和经济交流活动,在祥和、喜庆、美满的气氛中,相互传递一份真情和爱心,希望新的一年幸福快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慢性病患者不宜多吃元宵 下一篇:巴乌节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