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药自然存在的时期
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对于医药的认识,就是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和对疾病治疗的实践过程,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瑶族人民对医药的认识过程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从以迷信鬼神开始到医药鬼神共存即巫医结合,进而到医药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即是由形成雏形信仰疗法、医巫结合到形成体系的经验医药及实验医药的逐步发展过程。几千年来,瑶族医药的演变发展也是遵循这一规律。人类生存不免患病,为了本民族的生存繁衍,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方法。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瑶族先民逐步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经验的人,被人们称之为瑶医,所用的药物称为瑶药,并以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的口传方式代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经验来提髙自己的医术,这就逐步形成了如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套医药理论,为本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随着历史的推移,一方面,瑶族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发现,人患病后,有的请巫送神,病不见好转,而有时还来及送鬼,病却好了;另一方面,从生产过程中发现有时候误吃某些动植物可使疾病好转或被治愈,这一切不得不引起瑶族先民的迷惑和思考。对于原始医药经验的了解和应用的先行者是巫师,因为他们是患者希望的寄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及接触病人的机会。巫师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又吸收了原始的经验,他们不但在心理上,而且在症状及病原体上利用其掌握的经验,利用某些植物的根、茎、叶具有的消炎抗菌和止血止痛作用等等,对患者给予治疗,使疗效大大提高。当时这些方法更加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从而使他们开始对用动植物治疗疾病有了初步了解。任何先进事物的产生,总是先依附于旧的事物之上,借其势力而发展,最后才能脱颖而出,取而代之,这就是巫、医相结合的最初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瑶族先民对自然环境不断了解,对动植物的一些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先知的巫师自然有条件得到更多的经验知识为本民族的生存服务。
在历史上,瑶医对预防医学也很有研究。瑶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互相传染而又可以预防的,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开建县志》有“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人”及“有疫殁,则并焚其尸徙居焉”的记载。产后药浴是古今中外瑶族人民独有的保健医疗方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瑶族特别是盘瑶人民,由于频繁的迁徙,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因此妇女产后不待满月即要参加生产劳动,为了除移防病,加速产妇康复,他们研究总结并推广了“产后月子药浴”的经验,凡妇女产后第一天、第十五天和满月时都要请瑶医釆药水煎洗浴一次,这样产妇产后数天即可参加劳动,对健康毫无影响。此法至今不仅在瑶族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瑶族地区内及周围的其他民族,也已逐步推广外,五月初五洗药浴、饮雄黄酒、吃药粑等等都带有预防疾病的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清代西方医药还未步入中华大地之前,独具一格的瑶族医学、药学已被纳人民族医药之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瑶医药自然存在时期 自然存在时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瑶医药的溯源 下一篇:瑶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