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解放后,党中央执行的民族平等政策,使少数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鼓励继承和发扬民族医药,非常重视包括瑶族医药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使得瑶族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几十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鼓励支持下,不少关心民族医药的人士,投身于瑶族医药的调查、整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对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秘方、验方进行了部分病例的追踪调查,编着了《瑶医效方选编》,介绍了瑶医治疗110多个病症的效方,基本弄清了瑶族聚居区药物资源情况,翻译了多种瑶医常用药的瑶文名称,并按“以病统方”的方式,收集药方,并组织临床验证,对瑶医民间治疗疾病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整理。
有关瑶医药的论文,如《瑶族医药初探》、《瑶族医药的特点及传录方式》、《广西瑶族医药调查研究》、《瑶医用药品种调査报告》、《瑶医用药品种及特点》、《瑶医望诊诊断肝癌的床应用研究》、《瑶医望诊诊断肝癌的研究》、《瑶医发泡药罐疗法》、《瑶医外治绝技——油针疗法》、《瑶医磨药疗法》、《瑶族的杉刺疗法》、《浅谈瑶族的卫生风俗与医药》、《浅谈瑶族的医药养生》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刊出,并有许多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扩大了瑶族医药的影响。瑶医在治疗妇科病、跌打骨折、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大量的临床验证还表明,瑶医药对精神分裂症、癫痫、乙肝、肾炎、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对肝胆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溶石治疗更受到患者的青睐。
在瑶药学研究方面,经过科研人员深人调查、整理、研究,已取得很大成果。他们翻译了1000多种瑶医常用药的瑶文名称,为了解瑶药资源提供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查清了104种瑶医传统常用药物“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原植物,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了保障,同时发现了瑶族民间药用植物31种,扩大了瑶药资源。所编著的《广西瑶药选编》收人瑶医常用的药物980余种,基本弄清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药物资源情况;对瑶药药理、药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对多种瑶药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以确定其功能疗效,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如冬心崴、酸摸勉、山慈姑、东破石珠、五指毛桃、苦菜公、石吊兰、麻骨风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走血风、黄藤、金不换、麻骨风、绞股蓝等具有镇痛消炎作用;矮地茶、罗汉果等具有止咳平喘作用;青万具有抗培及退热作用。有关人员还对瑶药治疗风心病、妇女痛经进行了系统的疗效观察。此外,金秀瑶族自治县制药厂推出了金秀甜茶和金秀绞股蓝茶等产品,其中绞股蓝茶素有“南方人参”美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独具一格的瑶医药体系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瑶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迅速发展的时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瑶医药自然存在的时期 下一篇:瑶医药繁荣昌盛的时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