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滴鼻疗法
滴鼻疗法是将药物经炮制加工后滴入鼻腔,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滴鼻疗法较早记载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指出:“救卒死方,以韭捣汁灌鼻中”; 《胜金方》中有以葱白捣汁滴鼻,止鼻衄;清代《理瀹骈文》中载滴耳鼻方数首,将滴药疗法扩大应用于中风、惊风等内科疾病。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滴鼻疗法不断改进,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滴鼻疗法对于哮喘有着很好的疗效,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药力集中,且痛苦少。
将所选药物水煎、油煎或鲜品绞汁制取药液,头稍后仰,将药液滴人鼻内。滴后头要稍仰片刻。每日3~4次,每次2~3滴。
1.风寒袭肺型:症见喘急胸闷,咳嗽咳痰稀薄,喉中或有哮鸣声,恶寒头痛,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刺蕊草油膏
【组成】刺蕊草油、凡士、羊毛脂、薄荷油。
【用法】配制油膏,滴鼻。
2.风热犯肺型:症见喘促气粗,或见喉中痰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鼻翼扇动,痰色黄稠,口渴,胸闷烦躁,汗出,甚则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浮数。
感冒灵
【组成】桂枝15g、薄荷10g。
【用法】上药加入中药气雾治疗仪中,待加热雾化后即以43℃中药气雾喷鼻治疗,每次约1分钟,每天1~2次。
3.冷哮型:症见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如水鸡声,咳吐清稀白色泡沫痰涎,面色晦暗,胸中满闷,舌淡苔白,脉弦滑,脉浮紧。
大蒜滴剂
【组成】数头大蒜。
【用法】取大蒜去皮,捣烂拧汁。每日滴鼻,每日3次。
4.脾气虚弱型:症见喘促声低,痰多清稀,面色淡白,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胃纳差,脘腹胀闷,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白,脉弱。
苍辛液
【组成】茄花25g、石胡蒌100g、苍耳茎叶、辛夷花、白芷各25g、薄荷、细辛各12g、冰片1.5g、麝香lg。
【用法】制成50%滴剂滴鼻,每日3次。
5.热哮型:症见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如曳锯,胸高气粗,痰稠黏不易咯出,心烦,口渴,面赤。或发热,头痛,自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辛夷水滴法
【组成】辛夷、白芷、百部、白蒺藜、鱼腥草、牛蒡子、地肤子、鹅儿不食草各80g、荆芥6g。
【用法】加清水7000mL,浸泡5个时,煮沸后文火熬1.5~2小时,继之加入薄荷3.5g,再煮30分钟,滤过冷却,然后静置3天取澄清液备用。日滴鼻4次。
【说明】本方对过敏性哮喘亦有较好疗效。
注意
1.滴药前应先清洗鼻部,有分泌物者应加以清拭,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2.滴鼻时应屏住呼吸,以防药汁吸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