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furuncle ofextrnal auditory canal );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otitis externa)。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吸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 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症状体征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疾病治疗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 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一)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二)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四)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
(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预防
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
外耳道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 免费索取外耳道炎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怎样治疗外耳道炎?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