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插“五瑞”习俗
农历五月古代称为“恶月”,从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灾,后来又添加上榴花、蒜头和龙船花,合称为“天中五瑞”。
农历五月古代称为“恶月”,从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灾,后来又添加上榴花、蒜头和龙船花,合称为“天中五瑞”。
菖蒲:“五瑞”之首,具有去寒热、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
艾叶:有强烈的杀菌能力和除虫、治瘟的药效。
榴花:古代妇女在端午节时,用来插戴在鬓发上的饰物,以辟禳邪气、疫气。
蒜头:又称蒜果,在端午节时附于菖蒲上,悬于户外,可以辟邪去疫。蒜头气味辛烈,杀菌效果极佳,还可以降血压。
龙船花:本名山丹花,百合花科,把它采来一同系在菖蒲上,可以去疫瘴之气。关于悬插“五瑞”的风俗,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反映,如南宋诗人戴复古在《扬州端午呈赵帅》中写道:“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民俗学家表示,端午插“五瑞”,既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端午插“五瑞”习俗 端午节专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