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别称知多少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这是宋江在重阳节乘着酒兴所作的“满江红”一词。
故事发生在《水浒传》第71回,也是该书中描写的唯一一个重阳节。书中写道:不觉炎威已过,又早秋凉,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至日……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
重阳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2003年10月4日正值当年的重阳节,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重阳节》特种邮票一套三枚,画面分别是“登高”“赏菊”和“饮酒对弈”的民间习俗。
为什么民间将重阳节称为“茱萸节”“菊花节”?又为何有登高的风俗?
南朝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东汉时,汝南县(位于河南驻马店市东部)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父母因此病故。为此桓景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重阳节前,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初九那天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桓景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并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瘟魔近身染上瘟疫。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与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从那时起,汝河两岸的百姓就过起重阳节,也有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风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菊花节”。
茱萸和菊花都是中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也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无论菊花还是茱萸,都有防止瘟疫传播的作用。
如今,取“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我国政府将每年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常在当天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重阳节 重阳节别称 登高节 茱萸节 菊花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重阳登高习俗的起源传说有四种 下一篇:斗转星移话“重九”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