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措并举改善中医药服务
3月22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从严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的通知》《关于改善中医药服务措施的通知》《关于规范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应用的通知》《关于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举措的通知》5个文件,多措并举改善中医药服务,加强中成药管理。
其中,将出台九项措施改革中医药服务模式,包括完善预约挂号服务、增加门诊服务供给、实施院内层级诊疗、公开专家传承谱系、完善中医综合服务、推行整合服务模式、建立专业治疗团队、优化门诊就医环境、强化人文关怀服务。要求各中医医疗机构对部分患者需求量极大的顶级专家开展现场预约登记服务,根据病人需求量定期调整专家门诊出诊频次,对部分知名专家预留部分号段,用于满足本院内首诊医师的上转需求。制定融合医、针、药、技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使患者在门诊中医综合诊区一次挂号、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享受一站式中医综合服务。
为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服务能力,促进百姓基层就医,北京市还将同步实施七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举措,包括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和剂均费用“双限”管理、规范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严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完善中药药事管理、建立中医药服务下基层激励机制、实施服务分区化和岗位管理、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绩效管理。
在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同时,北京还将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应用,要求一要明确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的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增长幅度和使用频度;二要开展对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的分级监测,将非药物疗法应用纳入全市医改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对非药物疗法实施动态评价和监测预警;三要完善医疗机构非药物疗法使用的内控内审,健全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质量的管理,落实绩效考核,加强违规处理;四要加强非药物疗法的行业管理,开展双随机检查,加大对问题机构和人员的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明确了强化中成药处方点评、实施中成药使用的分类监测、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的应用、对中成药实施分类管理、完善中成药使用培训和处方权授予、建立违规机构和人员黑名单六项措施。重点是与中药汤剂、西药等联合应用的合理性,防止中成药的滥用和毒副反应。原则上同一张中成药处方开具的中成药不超过2种,同一亚类中成药只能开具1种。各医疗机构要将中成药使用全程管理纳入医院信息系统,按照科室、品种、人员对中成药临床应用进行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分别排序和重点监管。中成药监测和处方点评结果在本机构内按月公布和排序,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原则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开具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中药注射剂。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服务 中医管理局 卫生计生委 中成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