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中医格局有效减轻卫生负担
1月10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和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甘培尚专题介绍全省中医药发展情况。
“甘肃依托中医药优势,达到了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目的,目前全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筹资总额的比重连续多年低于40%,卫生负担正在逐步降低。”刘维忠在介绍情况时表示,甘肃按照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要求,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出一条群众接受得了、财政支付得起、健康供给有保障、社会满意度较高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西医就像人的两条腿,必须一样长、一样粗、一样有力,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刘维忠表示,甘肃省今后还将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同时在中药产业发展上加大力气,深入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甘肃建设。
近3年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全国最低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甘肃省深入挖掘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政策潜力,先后出台促进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等50余个扶持中医药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近3年全省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为全国最低。
5年来,甘肃省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床位补贴标准提高到综合医院的1.5倍,并在省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补了115个中成药品种,合理调整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诊疗服务收费标准,有力保障了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截至“十二五”末,甘肃100%的市州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中医处(科),85%的县市区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了中医科(股),新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1家市、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55家县级中医医院。47家县级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全省90%以上的综合医院、96.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2%的乡镇卫生院、75%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西医预防干预降低发病率
甘肃省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强化源头控制,以减少病人的方法提升健康促进效能。一方面推进以免费巡回体检、入户健康指导、“村级三件事”、支付方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另一方面对疾病谱排序靠前、群众看病负担较重的大病,每年选择5种,组织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中西医预防干预的有效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
在实施“村级三件事”过程中,为全省450万城乡居民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手册》和健康保健工具包,建成4万多面健康文化墙,村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沙龙2.4万余场次,让农民群众面对面相互交流健康保健心得及民间单验方。还通过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中医启蒙教育,创作排演大型秦腔《皇甫谧》、陇剧《医祖岐伯》、京剧《草原曼巴》等,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
甘肃省把中医药作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牛鼻子”,坚持“以学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思路,积极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合作,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岐黄中医学院和5个中医中心。目前,该省180个中医药产品在境外注册,当归、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出口额4000多万元。
此外,甘肃省还发展药菜两用蔬菜90万亩,借助陇东南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平台,投资40亿元建设8个中医生态养生园,研究推出了10条中医养生旅游精品线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甘肃大中医格局有效减轻卫生负担 中医新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抓住重点 推动落实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