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入药与动物保护不相悖
动物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贵细中药的主要原料,备受瞩目。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表明,一定条件下野生动物可入药。专家表示,动物药有其不可替代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与动物保护并不相悖。
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与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遥相呼应。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担忧,此举是否会刺激市场需求,打开企业、临床使用等规模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的闸门?继而加速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濒危或灭绝?
陈其广认为,国家大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目的就是保证可持续使用动物资源。其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相悖,这也是保护动物组织的主流观点。
“从我国数千年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历史,因药材采集而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仅有人参等寥寥数种。”此前,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现实证明,造成了某些动物濒危状态的,恰恰不是因为人类使用动物中药,而是为追求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破坏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李军德表示,动物制品入药与动物保护并不矛盾。《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野生动物与人工养殖动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应予以区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既能造福人类健康,又有利于特种经济发展,防止品种灭绝。“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是目前快速、有效解决动物药材紧缺的重要途径。”
温建民认为,放开动物入药,“反而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野生动物药的显著疗效,市场上一直有需求。“如在黑市上,虎骨利润高昂,鼓励了许多人铤而走险去猎杀这些动物,这实际上又对这些列入保护名单的动物造成了伤害。如果换个思路,国家允许人工养殖,虎骨制药公开流通,没有其中的暴利,或许动物保护法才能实现其立法初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动物入药 动物保护 贵细中药 野生动物保护法 野生动物资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四川鼓励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下一篇: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三级中医院评审标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