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事业不要毁在药上
最近,在浙江海宁市召开的“2012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高峰论坛”会上,国内一位知名中药专家在发言中讲到,中医药创新和发展,下一步如果出问题可能主要是药材,她呼吁中医事业不要毁在“药”上。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细细想来,颇有一定道理。
记者在本次论坛采访中获悉,当前存在的中药问题较多,突出表现为:首先是药源问题。中药材的种植、生产还缺乏标准和准入条件,似乎任何人都可种植和生产药材。例如大黄,原本为海拔几千米高山上的野生药材,生长期为二三十年;但如今移植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上种植;不少“多年生”草本药物,现在变成了“一年生”,这些非道地产区的“现代速成药材”与原先的野生中药材相比,其种植是否全都成功,其疗效是否一样,值得深入研究。其次,中药材的加工问题。按照一定工艺进行规范化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其质量可靠,但成本较高。时下,有的地方形成的政府部门“统一采购中药机制”,往往是大压药价,药价越低越容易“中标”,导致药材质量差、加工成本低的“便宜货”占领了“中药材流通市场”。第三,药材的储存不够规范,中药饮片随地堆放和乱放现象较为普遍。此外,撮药不准确和煎药不到位的问题也较突出,影响了疗效。传统煎药往往需要两次,煎药时何种饮片“先煎后放”等操作有严格的要求;而现在有的像煎药机,操作“一刀切”,其疗效令人忧虑。
有人说,现在临床上似乎越来越没有好的中药可用,患者能否吃上确保质量的汤药也有所疑虑。
中医治病,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终还得靠中药起作用。如果中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疗效就无从谈起,这就会造成医者心中没有底,患者看中医失去信心。由此看来,确保中药质量,关系到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的全局,关系到中医药服务的根本,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为了不使中医事业毁在“药”上,不少业内人士提出,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医,一手抓药,做到抓好中医药两手都过硬。对此,要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首先,要调整管理思路。中药材不是普通商品,中药材不能按“农副产品市场流动”,应把中药材管理从“农副产品管理”中剥离出来,对中药材实施独立、规范化专项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探索政府部门和中药材种植户、中药企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联运监管,对中药材监管从产地、炮制、加工、储存、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连接。三是要对中药材质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评估研究,切实实施对各类各种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要加大对中药材基础研究的力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事业不要毁在药上 中医事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