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省办好医的钥匙
自2008年,甘肃省适应医改形势,立足省情,在全面推进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医药,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不仅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入活力。日前,记者深入甘肃省医改一线调研,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思,遂成此系列基层走笔。
4年前,当甘肃省卫生工作确定大力发展中医药时,此前少数人叫嚣所谓“取消中医”的余波未绝,中医药仍处弱势,使得一些人对甘肃此举存有疑虑。然而,4年后的甘肃医改效果表明,“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的探索和实践,无异于找到一把穷省办好医疗卫生的钥匙。
甘肃地处西北,自然禀赋差,农村人口多,医疗服务能力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群众卫生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各级医疗机构患者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全省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峻。究其原因,乃甘肃是穷省,GDP仅占全国的1%,政府和群众支付能力有限。
在经济欠发达、卫生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果沿用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扩张的卫生发展模式,显然既不合省情,也不符民意。那么,甘肃医改怎么走?一番深入研究和思考,甘肃卫生决策者最终决心依靠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依靠甘肃中医药从历史、文化到自然的资源优势。
事实也证明这个路子走对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迎刃而解。首先,中医治病疗效不输于西医,又比西医便宜,这就具有明显优势。如甘肃省中医院治疗一些骨伤病,中医方法可比西医花费少数千元。这样总体费用算下来,不仅群众支付得起,政府财政支出也大大节省。
其次,中医推进城乡卫生公平。乡村很难像城市一样配备CT等大型设备,发展治疗简便、方法多样、预防保健作用独特的中医,则是实现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最好手段。这样,乡村社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医疗保健。
当前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差距大,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而当前中国之于世界,恰如甘肃之于全国,因此甘肃经验弥足珍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中华大地的“一根针、一把草”中草药运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亿万农民的生命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经验。今天,甘肃走中医特色医改之路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大力发展中医药同样有助于中国走出一条低成本、供得起、保公平、可持续的医改之路,为人类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新闻 好医的钥匙 穷省办好医的钥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基层中医药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成立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