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中医院八原则
中医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当今的学科前沿问题,而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医院的发展。如何把中医药历史积累当中有科学内涵的东西转化成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使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中医药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数字化中医院势在必行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已历经多年,许多医院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医院信息系统。但直到2001年才开始有人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并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与摸索,国内一些大型医院都在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学影像贮存与传输系统(PACS)、电子病历以及远程医疗等医院信息系统,如北京天坛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
中医学是我国的特色医学,其学术理论和思维方式都不同于西医,限于其独特的理论架构及诊疗标准,国外开发研究人员对此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国内也限于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发展缓慢。也有人将中医学称为“传统医学”,西医学为“现代医学”。为了实现中医学的“与时俱进”,中医现代化和中医标准化的口号被提出,在全体中医人的努力下不断加速实施。
中医药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显现,“十一五”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制订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整合开发具有中医药管理特色、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民族医疗机构特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程序和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中医医院管理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了中医信息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国家制定和公布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27项国家标准,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209项行业标准,并开展《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功能技术规范》等制定研究,这些都为数字化中医院的进一步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化中医院的整体规划原则
结合目前国内数字化医院发展情况,数字化中医院建设必须整体规划,使其具备标准化、科学化、可拓展化、可持续化的特点,以便数字化医院的内部升级与外部链接,推动区域内中医数字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数字化中医院项目建设还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瞄准前沿,科学规划
把数字化建设与中医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遵照国家新医改纲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坚持着眼远期规划、统筹兼顾、体系发展,用全面、系统、整体的思维,全盘考虑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远景与当前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防止顾此失彼、眼高手低,确保健康有序推进。
顶层设计,全面应用
牢固确立数字化中医院建设在中医院各项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布局全局,对医院业务类型及数据维度等进行科学划分,认真搞好顶层设计。在应用领域上,对医院所有业务进行一元化的数字化处理,覆盖所有医院所有部门科室,贯穿医院工作全过程,实现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程数字化服务。
开放性与扩充性
选择具有良好互联性、互通性及互操作性的设备和软件产品,应用软件应与其他产品相配合、保持一致性;数据库的选择,要求能与异种数据库实现无缝连接;网络设计要考虑其兼容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保证向将来新技术的平滑过度,保护前期的投入。
先进性和成熟性
数字化中医院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方案在技术上选用必须是较为先进的、可行的、成熟的,并有成熟的案例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和技术,以保证系统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并对前期投资有较好的保护。
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中医院的建立和开发涉及居民健康、临床信息、个人隐私保护和生命安全,必须把信息与系统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具有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毒、外部入侵和黑客攻击,保证数据中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的绝对安全,需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权限分级管理,并根据中医院的特点,进行多维度、多角色以及权限的动态管理。
一体化集成
建设单位的数字化中医院建设项目应以中央集成平台(即医学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系统整合为目标,利用中央集成平台的Portal门户、SOA和Data Platform(DP)技术,规划技术方案,实现八大业务平台页面、应用和数据一体化集成。实现所有业务平台一体化的集成,实现数据的集中呈现和业务的协同管理。
整体性和标准性
为确保数字化中医院建设的完整性和适应性,须在全面了解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整体规划。遵从“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统一术语、统一字典”的原则。
灵活性和扩展性
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网络的传输和多种物理接口,保证设备升级、更新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扩大的需要,扩展所需的容量和用户数。数字化中医院不仅要满足目前对医院内部的服务要求,还必须支持未来区域医疗的联网接入,实现医疗资源的跨区域的共享,信息的更广泛的利用和区域的协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抗战经验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