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文化应是中医报刊主要任务
“我们目前中医的科普工作还远远不够,涉及中医的科普杂志不多,很多都倾向于西医的知识。这方面应该加强工作,将中医科普杂志多办些,办好些。”近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就中医科普杂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振华认为,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并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更是明确了今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至今保留最完整也最贴近百姓的文化模式,应大力推广。而中医药科普读物(尤其是科普杂志报刊)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中来,让文化继承成为中医报刊的一个主流方向。
李振华说,党和政府办科普杂志报刊的目的在于宣传科普知识,给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传达最新的科学前沿和动态,让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不出远门就能得到提高。其定位应在于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方便群众。
对于当前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他认为,在党和政府“双百”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各级部门单位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宣传中医文化、中医技术手段和优势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一点值得给予高度肯定。目前中医药杂志报刊办得不少,但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是中医科普杂志数量少。在全国杂志中,基本上是西医科学普及的杂志占据了绝大部分,西医专家的文章多,中医专家的文章少,中医科普阵地明显不足。
二是中医药知识宣传很浅薄,优秀的特色技术没有宣传到位。对于中医药的宣传很多仅限于对效验方或者对养生保健的宣传,而对于真正的体现出中医药核心和优势的理论文化、诊疗技术缺乏宣传,舍本逐末。而且很多经验方子缺乏权威论证,不严谨。
中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基层群众和基层医疗机构很渴望得到正规的权威的中医学知识,除了正常的教学培训、专业期刊外,更需要中医科普杂志走进基层。要利用科普期刊这个阵地,为推广中医药文化和祖国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对此,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给中医药科普杂志报刊创造空间,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多开辟几个渠道宣传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知识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同时,中医药科普报刊一定要注意质量,要站在对群众负责、对中医负责的角度,多出一些权威的文章,少些虚浮的甚至造假的文章,要组织中医专家学者写文章搞科普,不断提升中医药知识普及和推广水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报刊 中医药 中医科普杂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发展中医文化应走自己的路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