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仪亮相世博会
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里,就有这么一台机器为参观者望、闻、问、切,开出健康处方。
这是一台家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它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及脉诊于一体。体验者将手伸入机器上的一个圆孔,“脉象仪”中的传感器会自动搜索脉搏,完成“把脉”。另外一个圆孔是“面象仪”,用来采集体验者的面诊、舌诊信息。“机器中医”身上的大屏幕,还会出一系列问题进行“问诊”。最后,“电子中医”会根据体验者面、舌、脉、问诊的计算机辅助判读结果,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
这台善于“诊脉”的“电子中医”凝聚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几代专家30多年的不懈努力,它将彻底刷新“一个老头,三个指头”的传统中医形象。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华元告诉记者,“中医四诊仪”采用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诊断系统,模拟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的对接。据悉,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有一定主观性,也缺乏统一的、量化的依据。在传统中医的经验模式中找到“标准化”是突破口。专家们在曙光、岳阳、普陀、华东等医院收集临床各科资料完成中医问诊资料的检索,筛选出约460个常见临床症状,最后进行中医问诊症状、证候的规范化,按照中医辨证的思维,制定出了问诊的初步诊断标准,中医四诊智能化让传统中医前进了一大步。
“中医四诊智能化实现了中医诊断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它采用的多学科发展研究中医的方法,是传统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杨华元表示,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系统,包括舌象诊断、面色诊断、三部多路脉象检测诊断、智能化穴位诊断等子系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结合。
中医四诊智能化系统可对中医内、妇、儿、皮、男科等多种症型进行辨证,出具相应可靠的临床处方,全面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同时,它能详细储存每位患者临床诊疗记录,便于临床医生收集病案信息、筛选有效处方。
该系统的“人机会诊”模式,能为缺乏经验的年轻中医提供便利,包括提供理、法、方、药等参考,系统提供的几千首经典方剂也方便医生随时调用,有效解决处方记忆问题。另外,系统拥有的病案分析、经验方存储、药品处方注解、个人心得等功能,可有效支持老中医进行经验总结。系统以表格形式记录老中医诊病全过程、复诊病人历次病情变化及处方药味的加减等细节,方便挖掘整理老中医经验,使中医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诊断系统还能应用于课堂和远程教学中。它能用于课堂训练测试及数据分析,使传统的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更形象化、智能化,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远程教学中,该系统也有不可替代的便利性。不久的将来,中医四诊智能化还有望进入家庭,为人们日常养生提供服务。利用该技术能做体积较小的便捷传感器,随时监测个人健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深切缅怀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