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高士宗,名世栻,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浙江省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高士宗有着不平凡的医学人生:少时家贫,后自病幸愈,翻然悔之,殚心立志巾医事业。高士宗秉承侣山堂学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众人的智慧与力量,集体撰著中医典籍;其崇尚简洁笔锋,注释古典医籍力倡“直解”其意;重视临床实践,医技精湛,为人治病立方奇巧,活人无算;其敦德励学,全心协助老师张志聪编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其师去世后,继续主持完成《本草崇原》《伤寒论集注》。其不重个人名利,唯以尊师力学传道为先,以传承发扬中医为旨,其德之醇,志之坚,令人肃然起敬。
从医经历
高士宗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又因科举不中,故学医于钱塘名医倪洙龙先生(字冲之,明末清初医家,精伤寒,撰著《伤寒汇言》等)。高士宗早年的求医经历,为其I1后研究《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作奠定了一定基础,指引其走向医学之路。高士宗23岁时,开始独立门户,悬壶济世。
高士宗28岁那年,“患痢甚笃”,久治不愈,遂不服药,至仲冬而痢方止,因叹曰:“医之不可为也。医治我若是,我治人想亦若是。以医觅利,草菅人命,谓大理何!”自感医术不够精深,闻张志聪开讲经论于侣山堂,遂前往学焉,朝夕参研《素问》《灵枢》《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诸书,如是者十载。而后,高士宗于医理、辨证、用药皆大有进益,医术大增。
高士宗将毕生经历投身于中医学事业。一方面,追随张志聪进行医学经论的研习、撰著。对其师张志聪的遗著《本草崇原》《伤寒论集注》进行整理、撰写并最终完成。另一方面,继续主持侣山堂书院的教学工作,讲学论医,著述传道,一直坚持至终。在多年研学、教授、著述的实践过程中,高士宗逐渐形成了独到的巾医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医学观点除了继承其师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外,更有高士宗的个人见解,如《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和《黄帝内经灵枢直解》(已佚)即是有别于其师观点、殚精研注十载而剞劂告竣的宏著。直至今日,《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在众多校注《黄帝内经》版本中仍被称为殿军之作。
1696年,高士宗聚门弟子于侣山堂书院,往复论难,集提命之稿及门弟子手录,而集成《医学真传》。该书是似于《侣山堂类辩》而更有独到见解的另一部钱塘医派讲学论道的传世佳作。
医学著作
高士宗现存著作有四部,其中包括:自撰的《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侣山堂讲学书稿《医学真传》,与张志聪合撰的《本草崇原》《伤寒论集注》。此外,高士宗还撰有《黄帝内经灵枢直解》《金匮要略集注》,可惜均已佚失。
学术思想
高士宗的学术思想,在早年从医的基础上,主要是在侣山堂书院中形成的。侣山堂书院,坐落于美丽的杭州吴山(古称胥山)脚下,创立于清康熙三年(1664),是明清时期浙江首创的中医民间教育讲学书院,也是高士宗跟随张志聪讲沦轩岐之道和张仲景学术及著书、诊疗的场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高士宗 侣山堂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医学真传 本草崇原 伤寒论集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