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杨浩如
生平简介
杨浩如,名德九,男,江苏省淮阴县人。生于 1881年,卒于1940年。杨氏出身中医世家,青年时代在山东曾辅佐杨士骧(巡抚)建立中医学堂。1910年来京后,任外城官医院医长,后辞去医长职务,自己创立北京第一家私立中医院——“养浩庐中医院”。1929年,参加抗议国民党政府废除中医中药的行动。1940年去世。著有《廊房防疫录》等。
生平著作
杨浩如,名德九,男,江苏省淮阴县人。生于 1881年,卒于1940年。杨氏出身中医世家,与京城名医张菊人在淮安师出同门,曾拜当地同族名医杨世寿学习。青年时代,在山东曾辅佐杨士骧(巡抚)建立中医学堂。1910年来京后,任外城官医院医长,后辞去医长职务,自己创立北京第一家私立中医院——“养浩庐中医院”。1929年,参加抗议国民党政府废除中医中药的行动。1940年去世。
著有《廊房防疫录》,与孔伯华、曹巽轩、赵云卿等人共同编写《八种传染病症治析疑》等。
学术思想
杨氏治学一本《内》、《难》,下及百家。临证不拘一格,吸取各家之长。他不仅是一个有名的中医,而且还非常重视西医,他赞赏“衷中参西”,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他常去德国医院、法国医院会诊,中西药并用,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为早期中西医结合做出了贡献。
临床经验
杨浩如临证治疗精神病颇有经验。他认为,此病中医称癫狂,癫与狂虽互相影响,但其病因不同。癫之病因为意伤,即思虑伤脾;狂之病因为风淫,即暴怒伤肝。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两者临床表现不同,但癫虽重阴,但阴中有阳,思虑伤脾,脾虚不运,水湿停滞而生痰,痰郁可以化火,出现狂证的表现;暴怒伤肝,肝失疏泄,亦可影响到脾的运化,出现癫的表现。杨氏治疗癫证以归脾汤为主,出入化裁,有狂证表现者,则加入治狂之品,狂症平则宗原方治脾为本;狂症乃暴怒伤肝或情志抑郁、五志化火所致,症轻者常选钩藤10克、竹茹10克、牛膝12克、通草6克、琥珀3克研末、辰砂3克研末、竹沥水30~90克。若症重者,加入生龙牡、珍珠母、石决明重坠之品。他认为,癫证中见狂证,不一定有逾墙上屋,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表现,出现“脑鸣“也可认为属狂证表现,即用治狂之方。癫狂不语者,可用资寿解语汤,凉热并用,然后再用安宫牛黄丸,以菖蒲、郁金、麦冬三味煎汤送丸。治癫证用莲子芯、食盐(用粗盐或大青盐),意在交通心肾,安神定志。若见胃纳呆滞,舌苔厚腻,质红,又常加入石斛、冬瓜子、沙参养脾胃之阴,佐以茯苓、炒谷稻芽、鸡内金等醒脾开胃而获效。
后世影响
先生在京授业弟子众多,如赵树屏、金子文、张仲元、王恩普、高凤桐、徐绍伟、张伯言等,其中赵树屏、张仲元、高凤桐等均为北京著名中医专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