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祁振华
生平简介
祁振华,又名祁文佩,河北大兴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9年。1915年拜师学医。1923年取得医师资格,设诊于西单报子街。1956年,到北京第二门诊部工作。同年5月,被调到北京中医医院,任儿科主任。曾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等。
生平著作
祁振华,又名祁文佩,河北大兴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9年。幼读私塾,1915年拜师学医。1923年取得医师资格,设诊于西单报子街。1956年,到北京第二门诊部工作。同年5月,被调到北京中医医院,任儿科主任。曾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等。1960年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及中华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联合评为全国儿童工作先进代表,授予“儿科专家”称号。《祁振华临床经验集》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
学术思想
祁振华治医主张当先明虚实寒热,善抓主症,用药不要庞杂繁多。他认为小儿肺炎由实证、热证转化为虚证、寒证,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实转虚的变化,从体温上看,表现为开始高烧不退,后为午后或晚间高烧,体温忽高忽低或体温不升;从精神上看,由烦急、躁扰变为嗜睡、昏迷、神志不清;从面色上看,由面色红赤变为面色萎黄、黄白或苍白不泽;从脉象上看,初起脉象浮数,滑而有力,渐至沉细无力,似有似无或浮大而芤,参伍不调,时有间歇等。
他将小儿肺炎病情概括为轻、重、极重三型,提出轻型可用清热疏表,使表邪得解,里热清除,肺气宣降,喘咳自平。临床应首先辨明表邪和里热的轻重,斟酌清热、疏解、宣肺的比例灵活变通。重型属于虚实夹杂,与纯实热证者截然不同,体虚病实之症,极易转化,若失于治疗,正不胜邪,恐迅速转为重症。故此型的治疗以抓住病机为关键,细辨其虚多实少抑或实多虚少,然后在用药剂量上斟酌补泻各占之比重,以定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因正气已虚,在选择药味时不宜过于辛燥或苦寒,恐其助邪而伤正。极重型当急投扶正固脱,补纳元气之剂。若已形成正不胜邪之脱证,治法应以补法、扶正为主,佐以固纳或收敛。危重肺炎,多半病情危笃,必须辨证精确,用药符合客观,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经验
祁振华临证用药,组方严谨,药味少,用量重。犹如古方,药少而力专。他在用药上简炼而药力专攻。常用药物三、四味而已,重症亦不过五、六味。他强调用药如用兵,既要掌握药物本身性能,又要掌握其配伍,作用之大小及利弊之权衡。如在肺炎早期,邪实正不虚常用芥穗为主药,因其性辛苦微温,能散风疏表而和营卫。多用则解表发汗,辛散风寒,少用配以薄荷、麻黄则解表宣肺、定喘散热。肺炎后期正气已虚,午后潮热,神倦体弱,脉细略数,喘仍不止,气阴已伤,肺阴已亏,可用青蒿、鳖甲、花粉、麦冬之类甘寒益阴,以水制火。正气已虚者则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肺炎危重时出现气血两亏,阴阳行将离决,肺中元气不固,中气下陷,虽仍有高热而其他险象已现,当急用甘温之味少佐育阴之品以益气固脱。如党参、生黄芪、龟板、五味子、茯苓等同用,确有转危为安之效。此外,他对外感表证的部位提出有皮表、表位、肌腠、腠理的不同。病在皮表,高热无汗者,用芥穗配薄荷;身热有汗,或时有时无,或发汗热不解者,单用芥穗;邪在肌腠,发热不高或午后低热,自汗表不解者,用青蒿解肌;邪传腠理,寒热往来,病程较长者,用柴胡解肌腠之邪。病在皮表、肌腠者,芥穗配青蒿;病在肌腠、腠理者,青蒿配柴胡或葛根。
后世影响
祁振华一生诲人不倦,为中医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其传人有张世杰、邵慧中、段凤舞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近代名医 祁振华 祁振华临床经验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