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卢冶忱
卢冶忱,浙江省山阴人,生于1909年,卒于1975年。幼读私塾,1924年师从冯叔莹、陈芷皋、林东湖等人学医。1930年到京,1943年开始行医。1949年后,曾在西鹤年堂等处应诊。1958~1960年在北京市进修学校任教,后被调至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工作。
生平简介
卢冶忱,浙江省山阴人,生于1909年,卒于1975年。幼读私塾,1924年师从冯叔莹、陈芷皋、林东湖等人学医。1930年到京,1943年开始行医。1949年后,曾在西鹤年堂等处应诊。1958~1960年在北京市进修学校任教,后被调至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工作。擅长治疗痹证、肝炎、肾类及湿热病等。
学术思想
卢冶忱临床非常注重把握病能。所谓病能,即近代所指的病态,也就是通称的症状。具体症状的产生,因为人体发病机制的不同,病位的差异,所以错综复杂、各不相同。但不论症状如何复杂,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临床上,我们往往见到患者发怒而肝郁气滞后,出现胸闷胁痛,呃逆不畅,不思饮食,甚则脘腹胀满,四肢无力等表现,这就是肝乘其所胜,即肝气横逆,犯胃克脾,所谓肝旺脾虚的现象。再如肝火上逆灼肺之咳血,证见咳嗽痰中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即为肝火亢盛,肺气不行,反侮其所不胜,这就是木火刑金的现象,其病机为肺阴亏损,不能沛降雨露,致肝失润泽,或由肝阴暗耗,肝之本体阴血不足而失荣,导致肝之邪火偏亢,灼伤肺络而血上溢。此等复杂证候,临床应仔细明辨。
卢冶忱非常重视三焦辨证,对“三焦”的实质和“病能”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三焦既有其名,又有其形。若是三焦有名无形,为人体可有可无之物,即不可能流传至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头面躯壳,各有定位,各司其职。而机体之发育生长,均赖气血濡养。无论气血之萦绕周身,慓疾滑利,往复上下,还是三焦水道,弥漫全身,濡润脏腑,温煦四末,网围周身,形同大囊,全赖三焦有形之物,而且三焦为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器官。人体一切灾难莫不与三焦有关,古今疗疾愈病莫不从气血入手,故三焦在人体实为至要之腑。
临床经验
卢冶忱临床非常善于从三焦辨识疾病。如他认为,上焦火盛可表现出头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牙痛口疮、咳嗽痰盛等;中焦火盛可表现出心烦善怒、口苦咽干、心悸不眠、消谷善饥、大渴引饮等;下焦火盛可表现出小便短赤、溲血涩痛、大便干结、腹痛下泻等。虽说脏腑经络各有其所主病候,但无论哪一经均与三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探究,则无论哪一脏器都有网膜包围,这个脏器所得温暖和濡润的主要来源,是靠阴阳的平衡,三焦的少火;若三焦成为壮火,则该脏器不但得不到正常的温暖和濡润,反而壮火可把该脏器的精华耗损。
比如三焦相火过旺,便会导致肝阳的亢盛、肝阴的亏损,于是出现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等表现,这是三焦与胆的相火为患。又如脾为仓廪之官,水谷之精是脾阴之所藏,意与智是脾阳之所藏。若平素恣意饮冷以致脾阳不振,运化不行,大便泄泻,这是脾阳被寒水所困,因而形成泄泻。从三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饮食失调,不禁寒凉,使三焦内部的阳气消耗或郁遏,从而使三焦内部阴盛于阳,气化为水,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因此,三焦在于人体是一个很重要的脏器。正因为他是交相往复的通道,是有出有入的器官,所以它应该属于腑而不属于脏,更因为它与人体各个脏器、各个组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理和病理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后世影响
卢冶忱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他先后收徒8人,为发扬光大祖国医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