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王鹏飞
王鹏飞,原名王动,字勋,北京市人,生于1911年,卒于1983年。祖上三代业医。22岁时,正式悬壶应诊。在5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继承祖业,擅长儿科,享有“京城小儿王”的美誉。曾任北京市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卫生体育组副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等。
生平著作
王鹏飞,原名王动,字勋,北京市人,生于1911年,卒于1983年。祖上三代业医。1928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之后随父学医。22岁时,正式悬壶应诊。在5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继承祖业,擅长儿科,享有“京城小儿王”的美誉。1954年,参加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的筹建工作。曾任北京市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卫生体育组副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等。著有《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集》等。
学术思想
王鹏飞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的供养比成人更加迫切,但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且脾常不足,饮食稍过,则易引起消化不良,传导失常,造成食滞吐泻,甚至形成疳积、慢脾风、气脱液竭等严重疾病。如婴幼儿腹泻,其发病原因虽可能是感寒、受暑或伤食而致脾胃失节,但主要还是脾胃虚弱,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扶正治本”为主,祛邪为次。
王鹏飞在临证之时,以其特殊的望诊方式——望头顶污垢及望上腭,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后天脾胃的病机,为确立正确的治则、治法奠定了基础。他在中医学望诊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小儿头顶及上腭部位的颜色、形质变化的观察,进行病情分析,颇有见地。
临床经验
头顶污垢,即指一岁左右的某些患儿头顶部位生有泥污,呈垢腻样疤块状的污垢,此种污垢水洗不脱,即使用水洗掉或挖掉,很快又会复生。其实,此种污垢并非真正的泥污物质,而是头顶部位分泌物结成的疤块,为一种病理表现。王鹏飞根据其丰富的临证经验认为,所见污垢均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关系。从色辨证,头顶污垢色黑,多为便秘或有食滞,临证常见于体质较好的病儿。头顶污垢褐色,多为泄泻或消化不良,临症常见于慢性病反复发作的体质较弱的病儿。头顶污垢色浅多偏虚证,色深多偏实证。从形状辨病,头顶污垢呈正圆形或鱼鳞状,其污垢量多的为病程长、病情重,而条形、点形污垢量少的为病情轻、病程短。
望上腭,即望口腔内整个上腭及未生牙齿的上臼齿槽面部分,以观察五岁以下小儿为主。从部位归属脏腑来看,前腭主上焦心、肺;后腭主下焦肝、肾;中柱主肝、脾;臼齿主脾胃、大肠。通过观察上腭颜色变化能判断疾病之所在。一般来说,小儿患病后,与病变所在脏腑相应的上腭部位颜色会有变化,尤其患有脾胃病的小儿,其上腭颜色的变化更为明显。此外,王鹏飞在治疗小儿疾病时,非常注重固护后天脾胃。如小儿遗尿症,一般多属肾虚,但亦常兼有脾弱之症。他主张补脾实土以存水,乃免渗泄之患,强调在治疗小儿病中补脾胜于补肾。而且,临床用药时宜应注意保护胃气,用药不可过量。小儿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他临诊用药一般不超过六味,时时以保护元气为主,不用辛散攻伐之剂。慎用大苦、大寒、大热、大补之药。他在临床上常选用酸甘化阴之药,如银杏、百合、乌梅、木瓜等,配以青黛存阴、退热,既无损于脾胃,又能使症状消失。
后世影响
在王鹏飞的影响和儿童医院领导同中医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儿童医院中医科一直在北京地区独具特色,成为“全国中医儿科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近年来,该科还被评为北京市中医儿科脾胃病重点学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