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梁宗翰
梁宗翰,北京市人。祖上三代业医,幼承庭训,致力岐黄。1938~1940年,就读于北平国医学院,受到赵树屏、安干清、瞿文楼等名家教导。1940年,拜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为师。1955年,任宣外大街联合诊所所长。1958~1969年,任北京市第一中医院中医科主任。1969~2000年,在北京市宣武门中医医院工作。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理事、儿科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等。
生平著作
梁宗翰,北京市人。祖上三代业医,幼承庭训,致力岐黄。1938~1940年,就读于北平国医学院,受到赵树屏、安干清、瞿文楼等名家教导。1940年,拜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为师。1941年,考取行医执照。1953~1954年,参加北京预防医学班学习。1955年,任宣外大街联合诊所所长。1958~1969年,任北京市第一中医院中医科主任。1969~2000年,在北京市宣武门中医医院工作。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理事、儿科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等。《梁宗翰儿科脾胃病专家诊疗系统》是其临床经验的具体体现。
学术思想
梁宗翰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其纳运功能尚未健全。加之小儿不知节制,寒温不能自调,影响脾胃受纳与运化,导致诸病由生。如小儿过食肥甘,恣饮寒凉,消化不及会成积滞之证。积滞日久,脾胃功能不得恢复而进一步受损,纳运功能进一步减弱,即成小儿厌食之证。若小儿乳食不节,食停胃脘,积滞不化,中焦阻滞,胃气上逆则为呕吐。若对小儿喂养不当,损伤脾胃,饮食物不能充分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输布,就会出现腹胀、泄泻之病。若脾胃受伤,气血乏源,小儿抗病能力下降,则易受邪侵而生感冒、咳嗽之类病证。因此,梁氏认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儿科门诊病人中的70%~80%都与脾胃功能不好有关。他还认为小儿脾胃病多由积滞引起,久之则本虚标实,或虚中挟实。治宜先消食化滞治其标,后理脾助运治其本。
梁宗翰这一治疗学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其一,以消为补。小儿多积滞,不消积滞,其症难平。其二,脾胃为冷食所伤,温而消之。其三,积滞化热,消而清之。其四,有热者当清,但忌过于苦寒,否则寒凉败胃。其五,胃阴不足,治宜滋养,但不能过于滋腻,否则有碍脾胃运化。其六,虚者补之,但有邪者补勿过早,早则留邪,邪滞则脾胃纳运功能受阻,必然影响消化。
临床经验
梁宗翰认为,病伤犹可治,药伤最难医。患病是阴阳偏盛,治病则调达平衡。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治疗应遵循其规律,如果误治,伤于药则变成逆证、坏证。因此他将治病用药形象地比喻为,如果用药不对,犹如无出口的火炉,生火冒烟,出现问题。对证之药就好象装有烟筒的炉子,把烟顺出去,病邪外出,气血条达,疾病随之而解。谨慎用药在儿科尤为重要,故于实践中总结出著名的儿科用药四忌。
一,表证忌下。小儿若患表证兼有积滞,多因饮食不节,积滞化热,复感寒凉造成,治当解表化滞清热。此时忌用攻下,以防表邪陷里,加重病情。
二,温病忌辛温发汗。小儿外感发热也常见于温病。多为外感温热邪毒引起,治宜辛凉宣透,佐以苦寒,忌辛温发汗,否则法不对证,病不为汗衰,反而加重病情,损伤正气。
三,咽喉肿忌散。小儿咽喉肿痛,多为风热所致。若治以辛温发散,犹如火上浇油,病必加重,当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解毒治之。
四,高热忌过寒。小儿脏腑娇嫩,对高热证过施寒凉,易致寒凉过抑,损伤脾胃,加重病情。梁宗翰在立法处方用药方面,配方严谨,常常汗不耗散,下不损正,清无凝聚,温而不燥,补无壅滞,滋无腻浊,切中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药无过弊,疗效显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