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1965-1983年
形质:石质。
大小:六块残碑尺寸分别为:200×53cm、174×48cm、112×47cm、116×45cm、98×45cm、42×50cm;仿制品尺寸:202×42×26cm
收藏单位:原品藏首都博物馆、北京石刻博物馆;仿制品藏于中国中医研究原针灸研究所针灸博物馆
简介: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1042年改称“仁济殿”)。
元代至元(公元1277-1294年)或元贞(公元1295-1296年)年间,石刻从河南汴梁(今开封)移来大都(今北京),放置于皇城以东明照坊太医院三皇庙的神机堂内。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上距王惟一刻石时间已四百多年,石刻已漫灭不清。英宗令工匠砻石,仿前重刻。重刻上石,将“新铸”二字删去,定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增入明英宗序言,记石刻之沿革。到英宗正统十、十一年(1445-1446),修筑城垣和东城时,宋天圣刻石被劈毁,充当修筑城墙的砖石,被埋于明代城墙之下。明正统石刻今已不存。1965年至1983年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拆除明代北京旧城墙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出6块天圣石刻残碑。至此,我们才得以重见这一历史文物。198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成功仿制了天圣石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天圣 石刻残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十四经发挥》经穴图 下一篇:灸法的作用介绍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