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与《针灸聚英》
【生平】
高武,别号梅孤子,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代针灸学家。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十六世纪。
【佚事】
高武自幼喜好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明代嘉靖年间,中武举人,后来因为对做官不感兴趣转而研究医学,尤其擅长针灸。
他认为医生治病,也象两军对垒作战一样,只有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才是良将;作为一个医生,必须是针、灸、药,因病而施者,才是良医。当他看到当时的针灸书大都非常粗疏,便溯源《内经》、《难经》原旨,穷究《铜人》、《明堂》诸家之说。为了使针灸医生都能溯源《内经》、《难经》,他先编集了《针灸素难要旨》(又名《针灸节要》),为了纠正时人之流弊,他又续编了《针灸聚英》四卷(又名《针灸聚英发挥》),这两部书是他在医学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高氏根据男、女、儿童的不同体形,制作了三具栩栩如生的针灸铜人,很具实用价值,亦是针灸学史上的又一重要史料。他是在宋代王惟一铸铜人五百年之后,又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
【著作与成就】
高武著有《针灸聚英》4卷(1529),《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还有《射学指南》、《律吕辨》、《发挥直指》等著作。
《针灸聚英》,主要汇集了十六世纪以前十多种针灸医籍的理论与临床经验,结合作者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而成,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
该书引用了《难经》、《素问》、《子午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针经指南》、《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各类文献达十多部,使文出有据,言之有理。
在《针灸聚英》中,高氏反对当时流行的“按时用穴”法,他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深奥难懂,加之因师授不同,方法各异,使用起来甚觉不便,往往延误病情。因此,他创造了一种“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说”,或称“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即子午流注纳支(子)法。这种方法是先知疾病,后定经穴,最后决定选用该经经穴的开穴时辰。高氏重视“子午流注”针法,但又不囿于前人的子午流注之说,而是继承中有发挥,颇有创新精神,在发挥时又不离其理论根源,为发展“子午流注”针法作出了新贡献。
高武通过两本针灸专著——《针灸聚英》与《针灸节要》,撷取了历代医著中的针灸精华,汇聚了诸多针灸医家治病经验以及自己对针灸学的独特见解,成为明代针灸学中的一支奇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凌云与凌氏针书 下一篇:黄竹斋与《针灸经穴图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