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的针灸治疗
天行赤眼是因外感天行疫疠之气,白睛红赤,相互传染而引起流行的眼病。西医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可与本病互参。
[病因病机]
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猝感时邪疫毒以致经脉闭塞,血壅气滞交攻于目;或肝胆火盛,火郁不宣,热毒炽盛,循经上扰,气血壅滞于目使目睛红而痛。
[辨证论治]
风热外袭
主症:白睛红赤,沙涩灼热,羞明流泪,眵多清稀,头额胀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为阳邪,轻扬走上,故头额胀痛。风邪上犯于目,白睛属肺,故白睛红赤,沙涩灼热,羞明流泪,因于风则眵多清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象。
治则:散风清热。
处方:取手阳明、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穴取风池、太阳、合谷、少商、外关。
方义:合谷为手阳明经腧穴,与肺经相表里,泻之可散风清热;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属木,点刺出血可祛风泄热;外关交会阳维,主表,加风池、太阳可宣散风热,消肿止痛。
热毒炽盛
主症:胞睑红肿,白睛赤肿,白睛溢血,黑睛生显翳,羞明刺痛,热泪如汤,口渴引饮,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火热化毒上攻则胞睑红肿,羞明刺痛,肺热则白睛赤肿,热迫血溢则溢血。肝胆火盛则黑睛生翳。热灼津液故口渴引饮自救,溲赤便结,热泪如汤。舌红苔黄脉数为里热于内之象。
治则:清热解毒,泻火散邪。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太阳、睛明、侠溪、行间、鱼际。
方义:荥能泻热。故取肝胆经及肺经荥穴,清热泻火。加太阳、睛明宣泄局部郁热以消肿止痛解毒。
[其他疗法]
1. 耳针:眼、神门、耳尖或耳背静脉。耳尖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日1~2次,其他穴位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次。
2. 艾灸:患侧耳背上三角窝处、耳背静脉上部分交叉处各取1点为穴。取灯心草1根,蘸上植物油点燃,将穴位常规消毒,点燃的灯心草迅速灼在所取穴位上,每次点一下,每日1~2次。
3. 挑治:肩胛间敏感点或大椎旁开0.5寸处。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6号注射针头挑断皮下白色纤维2~3根,用2%碘酒棉球按压伤口。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良好,一般针灸治疗1~3次即可痊愈,必要时可配合点眼药及内服药。本病有传染性,注意眼部清洁及消毒隔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的针灸治疗 清热解毒 泻火散邪 散风清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下一篇:针眼的针灸治疗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