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作针灸的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
定位: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小腿外侧,距胫骨前沿一横指。
方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灸5~10分钟。
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胃与脾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促进人体对水分精微的吸收,以濡养全身,而且可以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瘢痕灸,使灸疮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现代研究证明,灸足三里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
定位:正坐或卧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方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灸5~10分钟。
功效: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得名。常灸此穴,可补元阳、填骨髄,益精气,使齿坚、发乌,可养血、补脾、肾之不足。三阴交穴还是妇女保健灸的主要穴位,常灸可预防妇科系统疾病。
3.气海
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方法:仰卧,以艾炷置于穴位之上点燃,灸5~10分钟。
功效:气海为任脉之要穴,为诸气之海,具有益气固精,补肾助阳之作用,是全身强壮穴之一。常灸此穴,可补气强身,中老年人保健施灸,尤其适宜。
4.神阙
定位:仰卧位,在腹中部,肚脐中央。
方法:灸炷灸七至十壮。
功效:神阙即脐之正中,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云:“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5.关元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脐中下三寸,前正中线上。
方法:仰卧位施灸,灸七壮。
功效:关元属任脉,为强壮要穴,对脏腑虚乏、下元虚弱者宜灸此穴。
6.中脘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脐中上四寸,前正中线上。
方法:灸七至十五壮。
功效:中脘属任脉,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可治疗脾、胃、肾等疾病。
7.涌泉
定位:仰卧,翘足,在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四陷处。
方法:灸三至七壮。
功效: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具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既可补肾益精、宁神开窍、疏肝理气,又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常用作针灸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